IMF: 全球就業市場陰雲密佈
【大紀元9月14日訊】(美國之音報導)全球經濟復甦步伐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而同時債務危機的陰影揮之不去,各國決策者在擔心緊縮措施可能扼殺脆弱的復甦和害怕公共債務負擔過重之間陷入兩難境地。在這種形勢下,政府是否應減少刺激支出成了當前很多國家的主要政策議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各國不要急於收回刺激措施,因為復甦還相當脆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星期一在挪威奧斯陸召集一些歐洲財政部長和勞工問題專家舉行會議,呼籲發達國家繼續採取刺激措施,創造就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說,認為危機已經過去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除非失業人數出現大幅下降,否則全球經濟危機就不會真正結束。
卡恩說,全球經濟在未來幾年時間內可能無法創造出較高的就業增長率,其中歐洲最有可能面臨緩慢的、高失業率的復甦模式。
在全球經濟復甦前景仍很不確定的情況下,中國等亞洲國家收緊信貸以避免過熱,而在歐洲,從希臘到英國的各國政府為削減預算赤字已經開始減少支出、提高稅收。甚至財政相對穩健的德國也計劃在明年降低支出。
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估計,在未來三個季度裡,美國的年經濟增長率將因為政府支出的減少而損失0.5個百分點。歐洲各國緊縮措施也將減緩歐元區16國的經濟增長。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全球失業人口達到2.1億人。該組織估計,在未來十年中,全球需要創造4.4億個就業機會,才能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
該組織與國際勞工組織在一份聯合報告中說,在一定限度下,如果財政刺激有助於減少長期失業,就值得政府為此增加新的債務負擔,因為長期失業對社會造成的負擔將更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說,如果財政刺激有助於減少失業,並避免結構性失業的增加,那麼政府所付出的成本就物有所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近也表示,各國政策制定者需要延長或推出經濟刺激措施。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說,大部份剛剛擺脫金融危機的國家所犯的典型錯誤是太快地轉換到「過早緊縮性」政策。他說,美國在1930年代犯過這樣的錯誤,日本在90年代也犯過這種錯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卡恩對美國政府支持復甦的立場表示讚揚。他說,美國在應對經濟放緩、確保復甦可持續性的問題上採取了正確的方法。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個星期宣佈投資500億美元用於公共設施項目的計劃,以及針對企業資本投資的稅收減免措施。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奧巴馬的這些計劃雖然有積極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政府的投入是否能很快轉換為人們手中的收入。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經濟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蓋瑞.伯特裡斯(Gary Burtless)說,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政府的公共設施投資項目往往進展太慢。
他說,「如果這些錢的確能花在公共設施項目上,到明年應該能夠使美國的就業人數有所增加,但這種項目的一個問題是,政府能否很快地找到希望投資的項目、選擇項目建築公司,並將資金分配到項目承包商手裡,最終到達工人的手裡。但過去的經驗是,政府的這類資金花出去得很慢,因此建築業就業人數的增加也非常緩慢。」
經濟諮詢公司行動經濟學的首席經濟學家麥克.恩格倫德(Mike Englund)認為,奧巴馬最近推出的經濟刺激計劃更多是為11月中期選舉造勢的一種政治姿態。
他說:「說到財政政策,儘管最近宣佈的一些提議聽起來好像是為了刺激經濟而作出的努力,但實際上卻並非是這些政策的本意。」
恩格倫德還說,奧巴馬政府之前推出的7,000億美元刺激計劃對經濟提振的效果甚微,而這次的500億美元刺激計劃可能更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