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擬引新抗生素對付超級惡菌
【大紀元9月1日訊】(大紀元綜合報道)為針對多種具抗藥性的「超級惡菌」在醫院及社區散播,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特別成立專家小組,昨日召開首次會議,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引入2種新抗生素,作最後防線,專門針對現時最嚴重的多重抗藥性惡菌。但專家強調這兩種藥是最後的防線,必須小心使用。
超級惡菌對多種抗生素都有抗藥性,極具威脅,其中一種新興超級細菌新德里型NDM-1,香港去年底已出現過一宗個案。衛生防護中心研究應對細菌耐藥問題的專家小組,昨日就建議引入2種抗生素,包括「多粘菌素」及「磷黴素」的針劑,以對付最嚴重的抗藥性個案。
專家指,雖然兩種藥物已研發數十年,在外國已經使用,但香港醫生很少使用,所以病人出現抗藥性機會較低。但為免細菌對這些抗生素都產生抗藥性,要訂出嚴謹的處方指引。
專家:抗生素是最後防線
小組主席何栢良強調,兩種抗生素是「最後、最後再最後的防線」,病人必須符合一系列的原因和條件,而且是受到這些極度嚴重的惡菌感染,才可以處方。他指出:「如果一旦這些惡菌入血,對於一些病危的病人,是爭分奪秒的。所以如果非短時間、幾小時之內馬上替病人注射有效的強力抗生素,病人分分鐘因此死亡。」
但何栢良亦強調,新抗生素並非靈丹妙藥。而服用這兩種藥物,亦可能出現副作用。專家指,長期患病、腎或肝功能衰退的病人,出現副作用較大,最嚴重的副作用可能是傷及病人一些主要器官,如腎功能或中樞神經。
建議集中檢驗惡菌個案
另外,專家又建議,無論在公立或私家醫院發現抗藥惡菌,甚至在動物身上驗出,都應集中進行基因分析,以掌握細菌的傳播情況。何栢良說,監測抗藥惡菌,不應分開公營或私營醫療機構,而是要共同合作,建議日後集中由政府中央化驗室仔細分析惡菌,相信可更有效監測任何爆發或細菌的傳播速度。
何栢良又指,會針對過往抗藥性細菌定義混亂的地方,引入新指標,包括藥理、使用劑量、治療、實驗室結果等,並訂明防止感染和監控措施,廣發給醫護人員。
而醫管局方面,亦會加強監察新興抗藥細菌的個案,並加強公立醫院的感染控制措施。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指,會引入新措施防止惡菌在醫院內擴散:「例如量血壓的儀器、聽筒,全部都要特定給那病人用,其他病人用之前一定要徹底消毒,環境衛生我們現在亦正設計加強。」
他又認為,短期內未必可以達致零感染。一些抗藥細菌可在環境存活一段時間,因此必須做好消毒工作,一些共用的物品,例如電腦鍵盤也需注意消毒。
此外,專家小組又發現,安老院舍的抗藥惡菌個案有上升趨勢,建議加強監測。小組同時建議政府透過多個媒體進行宣傳教育,提升公眾對抗藥惡菌的警覺性。
衛生防護中心早前指出,香港正面對十種抗藥性細菌的威脅。其中一種抗藥惡菌NDM-1,幾乎對所有傳統抗生素都有抗藥性,有「末日病菌」之稱,主要在南亞地區肆虐,但原來本港已出現一宗個案。中心本月中就公佈,去年10月有一名66歲印度裔男子向普通科門診求醫,到今年3月就驗出其尿液樣本含有NDM-1基因的大腸桿菌,未能排除是本土感染。◇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