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類固醇副作用 中醫藥有解

葉慧昌醫師

人氣: 1486
【字號】    
   標籤: tags:

類固醇即俗稱的美國仙丹,在現代醫療使用之廣,可謂無與倫比;不論在痠痛症、鼻過敏、氣喘病、免疫疾病、腎臟病…都可能用到它。

尤有甚者,許多不明成分的黑藥丸,號稱治療皮膚病、風濕、關節炎或氣喘病有神效者,多半含有類固醇的成分。

因此,當我們發現藥效神速、食慾增進、精神轉佳,有可能已掉入這類藥物的「蜜月期」了。

這時,如果繼續服用,開始會出現滿月臉、長痘痘、變胖,最後導致消化道出血、腎上腺功能不全、骨質疏鬆、引發高血壓、四肢肌肉萎縮無力、白內障及糖尿病等。

最可怕的是將造成人體免疫功能的嚴重低下,對外來細菌的抵抗力變得非常薄弱,由於病人的免疫系統崩潰,對病菌的抵抗,顯得幾無招架之力。

由此可見,類固醇雖有治療多種疾病的功能,效如「仙丹」,但因之而引發的副作用與併發症,卻常有令人「得不償失」的感慨。

到底現代中醫要如何與類固醇搭配,發揮中西合璧的治療效果,甚至如何克服類固醇的副作用,這是古代中醫所不曾面臨的難題。

由於患者體質、病情的不同,其對類固醇的反應也不相同,臨床上把對類固醇效果不明顯者稱之為「激素抵抗型」,把對類固醇有效而不易減量、撤除者稱之為「激素依賴型」,加上在運用類固醇的過程中,常會出現許多副作用和併發症,凡此種種,都必須以不同的中醫觀點去思考及不同的方藥去處理。

一、在使用大量類固醇時 ﹕在使用大量類固醇的過程中,由於外源性激素在體內重增加,不管是激素抵抗型或依賴型,常會出現精神亢奮、面色紅赤、長痘痘、身體變胖、皮膚脹裂、有青縷紅線、怕熱、口乾、容易飢餓等症狀,檢查則有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白血球總數輕微升高。

在中醫的辨證多屬肝腎陰虛,血熱明顯,治療宜用滋陰清熱之劑,如知柏地黃湯加甘草。據目前研究顯示,生地、知母、甘草能拮抗外源性類固醇,特別是生地有類固醇樣作用,但無抑制腎上腺皮質的副作用。

所以,用這種方藥,有助於撤減類固醇,縮短療程,並有助於使用小劑量類固醇而發揮顯著效果。另有些使用大量類固醇的患者,免疫系統受到抑制,細菌感染特別容易發生,常出現咽喉化膿性炎症、肺炎、腹膜炎、丹毒等,若出現這樣的併發症,則有發燒、怕冷、全身痠痛、局部紅腫壓痛、口乾口渴、胃口不好,檢查則有白血球明顯升高。在中醫的辨證多屬陰虛毒熱內犯,可以五味消毒飲加生地、知母、甘草,或以龍膽瀉肝湯加味來治療。

二、在類固醇逐漸減量或停止使用後 ﹕在運用類固醇治療的過程中,由於腎上腺受到抑制,當外源性類固醇撤減後,腎上腺皮質功能尚未恢復,會出現中醫所謂「脾腎陽虛」的症狀﹕面色蒼白、身體疲倦、怕冷、四肢冰涼、水腫、皮薄明亮、乾燥脫屑、腹脹、胃口不好,檢查則有尿蛋白高、血漿蛋白低,或血脂肪偏高。治療宜用實脾飲、真武湯,或右歸飲等處方。

這些溫補脾腎的方藥,可以促使真陽恢復,有助於撤減類固醇而不使病情反覆,或變生他病。

臨床上,以大劑量類固醇的抗炎、抗過敏及免疫抑制作用,的確可短暫克服許多疑難雜症,暫時解決患者的痛苦於一時,但其所帶來的副作用與併發症卻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有些皮膚病、過敏、氣喘或痠痛的患者,為了急於解除病痛,曾誤服不明來路的藥丸、藥粉,更可能因之種下難以想見的禍害。對於上述的副作用及併發症,若能根據不同的體質類型,採取相應的中藥治療,應是大有助益。

更積極的觀念是,要避免服用不明來路的藥物;當不得不使用類固醇時,應考慮與中藥合併使用,以期提高使用類固醇的成功率,並減少其副作用,減少疾病的復發率。@

摘編自 《葉慧昌中醫診所健康專欄》葉慧昌醫師 提供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