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兩岸無適航驗證 多飛增風險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8日電)近2年來,兩岸空運交流進展神速,現在每週370班直航班機,是2008年7月每週36班週末包機的10倍。不過,民航界也擔心,適航驗證問題未解決,航班愈多,風險愈高。

民航局坦承,飛安是民航最優先的考量;不過,兩岸航線特殊,很多問題無法比照國際慣例。適航驗證在國際上通常是簽有航約的國家相互承認,民航主管機關有權利到對方的飛機維修廠做檢查並核發證照。

航空器是國土的延伸,通常簽有航約的國家,為方便航空器在彼此的航點維修需求,會由各自民航主管機關檢查後,授權對方認證過的維修廠可以相互維修航空器,並相互使用各自民航主管機關認證的零組件。

另國際上互簽航約的國家,航空公司在航班不多的航點上,通常透過雙方民航主管機關相互承認方式,授權彼此合格的機務檢查員,協助航班做過境適航檢查。

但同樣情形用在兩岸,立即面臨「中華民國」官員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維修廠,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檢查「中華民國」的維修廠。

值得慶幸的是,兩岸通航至今一切平安,但無論民航局或行政院飛安會都不免擔心,因為飛安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民航局指出,去年7月,中國國際航空一架飛機要從台灣返回大陸時,發現垂直尾舵故障;今年5月,長榮航空一架飛機要從大陸回台灣時,發生起落架故障。這2起事件,都讓航空公司各自等待從大陸及台灣運送零件才能檢修,飛機延到隔日才起飛。

航空公司對兩岸適航驗證的期待不亞於增加航班,因為航班愈多,一旦飛機需要檢修,若無法借助就近的維修廠的服務能量,航空公司維修人員在人力有限情況下,心裡壓力也會增加。

對航空公司另1個不便是,如果飛機臨時要更換零件,航空器所在地明明有合格的零件,卻因沒有適航驗證而無法使用,等於增加無形的時間成本。

大陸曾建議仍透過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與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委員會,為彼此適航驗證的發證單位,但台灣至今未同意。

民航局說法是曾詢問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但陸委會並未有具體答覆,究竟兩岸適航驗證交由台北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和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委員會來執行是否可行,民航局在未獲肯定答案前,只能當做不可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