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民間故事

城隍傳說

據考證,城隍神原是城市的守護神,其任務多為求雨、祈晴、禳災之事,是在天災、兵亂時保護城池和居民的。自古以來,皆將「祀城隍」列入祀典,事見《陔餘叢考.三五》;又《北齊書.慕容儼傳》:「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但不知怎地,後來又演變為掌管幽冥之事的神了。

從六朝就有城隍

城隍的祠廟由六朝起已經有了,但與民間普通之神不同,是屬於官家崇拜祭祀的範疇。明太祖洪武二年,制定京師及天下各州縣城隍的封爵和官階,不論王公侯伯的稱號和祭典的格式都已有等級之分。不過當時當地老百姓,卻只稱之為「城隍爺」,認為他是城池守護神,同時又是負責城市居民的保護監察之神。

雖然如此,但實際民政已有現世的知府、知縣來管理,城隍神除了戰亂一類非常時期以外,根本沒啥事需要處置,因此便被人看作是專門處理居民「身後事」的「冥界知府、知縣」。

百年後魂魄報到的頭一關

一般都相信人嚥氣之後,如果是居住在城市的,那麼,他的魂魄最先去的地方是城隍廟;在鄉村是土地廟或五道教廟內。所以喪家立即要去廟裡燒廟頭紙,必需品是:燈籠和紙錢。北方普通叫這種上城隍廟叫「報廟」。類似的報廟風俗,在清朝趙執信的「禮俗權衡」裡已有載過。據說,魂魄被扣留在廟期間,得先經過相當嚴厲的盤問、拷打之後,才解到「泰山」或「酆都」這些真正的冥府去。

誰都清楚「酆都」即閻羅府、閻王殿,而這「泰山」指的是「泰山府君」、泰山之神,俗稱「東嶽大帝」,掌管人間生死。自魏晉以來,道家傳說人死後魂魄皆歸於泰山,因此以泰山神為地下之主。舊時各地都建有「東嶽廟」以奉祀泰山神。

《太平廣記》中的記載

唐洪州司馬王簡易,急病昏倒,半小時左右便醒,說有一鬼使手拿一紙公文,告訴他奉城隍神之命來逮捕他。就把他抓到城隍廟。廟門口前站著的一堆人,一看到王簡易來到,就議論紛紛,說王某生前大修功德,照理未到壽,怎地會到此呢?不一會兒鬼使就帶他謁見城隍神,王簡易懇請明察,並乞求赦免。神命左右查生死簿,說尚有五年壽命,所以把他放回來了!

唐開元末年宣州司戶某某死了,被帶去城隍神的殿堂,府君問他生平所作所為,他一一詳告,並說我實無罪,恐是被誤拘吧?府君察明之後承認屬實,便將他放還,還告訴他:「我是晉宣城內史桓彝,成神後管理這一郡的。」

《夷堅志》裡還寫了一個人,死後成為「城隍門客」,替城隍掌理「箋記」的故事,這些都是城隍掌管冥籍的傳說。同時《夷堅志》裡還記載某少年得急病,不省人事,卻發囈語。家人去求一位能使五雷天心法的術士。這術士作法遣神祇請來土地神,也查不出原因。

因此只好親往少年家中,作法十多天才捉住一個女子。她雖是這個少年的亡母,但作祟的原因這術士也摸不清。於是他又作法發個公文給城隍,請他拘留亡母魂魄別放走。幾天之後,術士作法把她喚來問明原因後,便稟上「泰山府君」,乞准她托生。

由此可見城隍掌管世人冥籍,收管魂魄的故事,早在唐宋時代已經有了。而對杭州吳山的城隍神來說,甚至有過一部清乾隆五十四年重修的「吳山城隍廟志」,既說到祀典的沿革,又收集了很多司命、審判一類靈應故事。

城隍出巡

有些神每逢到了自己生日那一天,便有用木輿載起神的行像(即巡行用的小型神像)到城內巡行的祭禮儀式。這叫做迎神,或叫出巡,又叫出會,是東南各省最多見的一種習俗。

清王韜《瀛壩雜誌》說,上海每年在清明、中元、十月朔日,都有城隍神的祭禮,在儀仗中往往有馬幾百匹。這時就會有一些徒步跟隨的人,大多因病許願,自知業力大而扮成罪人,赭(赤色)衣桎梏(腳鐐手銬),隨城隍神而行,以贖罪愆。

考城隍傳奇

清初,山東淄川一蒲姓塾師,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我姐夫的祖父叫宋濤,是個吃公家糧食的秀才。某天偶染風寒正臥床養病,朦朧間,忽見縣府衙役,手拿一紙公文,牽著白癲馬(額頭有白毛的馬)來了,對宋秀才說:「請參加考試。」宋秀才道:「考官沒到,咋考?」衙役不理會、不吭氣,只一味的催促他上馬。

沒法子,他只得強撐病體跟著衙役上馬前行。沿途景色生疏,是從沒走過的路。不久,到了一個雄偉的城郡,由外觀看來像個王者之都。過不多時,進入府廨大殿,哇!宮室堂皇富麗、寬廣巍峨,上首坐了十幾個官兒模樣的人,但都不知名諱。

只有關壯繆(關羽、關雲長,死後謚「壯繆」,即關公、關帝君也。他外號「美髯公」,那一大把鬍子當然好記)認識。簷下設了兩個座位,已經先有一個張姓秀才坐在末席,宋便與張倆並肩而坐,桌上各自備有一份文具。俄頃,試題紙由大殿飄飛而下,一看,題目是八個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兩秀才文思泉湧,馬上振筆疾書,文章完成後,立即呈上大殿,宋濤文中有段話說:「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相互傳閱,讚賞不已,認為宋濤宅心仁厚、賞罰有據、堪當大任!於是把宋叫上來,告訴他:「河南缺一城隍,你去任職最合適不過了。」

宋秀才這時方才醒悟,原來自己被叫到閻王殿裡考城隍來了,於是,再三叩首泣道:「上蒼厚愛,讓我有幸考上而得此殊榮,小的哪敢推辭不去!可我老母七十歲了,乏人奉養。請寬限些時日,讓她壽終正寢,然後我再來聽候錄用。」

只見上頭一位類似領袖,像是位居帝王者下令:「清查宋濤老母的陽壽為何。」有個長鬚官吏,捧著生死簿翻閱一遍,回答:「尚有陽壽九年。」諸神一聽,還有這麼長時間,都亂了方寸。這時關帝發話了:「沒關係,眼下先讓張生暫代職缺,等九年期滿你再上任,這樣就行了!」

於是告訴宋濤:「本來應當立刻走馬上任的,如今看在你一片孝心上,特意給假九年,時候到了,當然會再次相召。」又勉勵了兩個秀才幾句話。倆人叩頭退下。

張秀才握著宋濤的手,一直送到荒郊野外,自我介紹說:「我是長山張某,以詩贈別。」宋濤有一大半都忘了,只記得其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月無燈夜自明」的句子。於是,宋秀才上馬與他辭別而去,到得家來方如夢初醒。

這時他已死了三日,是他老母聽得棺中痛苦的呻吟聲,才開棺探視的。大家把他扶出之後大半天,才開始緩緩道出這三天來「考城隍」的始末。接著到長山一打聽,果然有個張秀才死於當日。九年之後,他的母親果然壽終正寢。宋秀才打理完一切喪葬事宜後,沐浴更衣,進入內室而歿。

他的岳父家住城中西門內,忽然看見女婿騎著鏤膺朱幩(馬的裝飾品)的駿馬,眾多護衛前呼後擁,進入大廳,朝著他恭謹一拜,起身就走。一家人根本不知他已成神,都驚疑不定,摸不著頭緒。後來急忙派人下鄉問訊,才獲知原委,明白女婿當了城隍的因由。

這宋濤有本自記的小傳,敘述甚詳,只可惜戰亂後已遺失,以上這些事跡只不過是個簡略的概括而已。

雖然城隍的考據,根據的都是民間的稗官野史和私人筆記;雖然考城隍的事跡是個道聽塗說的傳奇,但從中我們得知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後果,都得自己承擔、自己負責;不止現世,連死後都要為自己生前的作為付出代價,所有的一切都追查到身後的冥府去了,能不戒慎恐懼嗎?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