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國際要聞

馬國華社民主意識抬頭 動員建設公民社會

【大紀元7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揚曉慧 、姜曉文馬來西亞吉隆坡採訪報導)一項由馬來西亞華團共同開展具前瞻性的計劃——《扭轉國運: 馬來西亞20年行動方略》續日前(7月1日)正式推介第一階段的行動計劃後,週日(7月4日)假華總謝富年禮堂再緊鑼密鼓的開展工作坊。

《馬來西亞20年行動方略》委員會主席陳友信為此工作坊主持開幕時透露,雖然在缺乏官方大力支援的情況下,20年行動方略最終想達致的目標,就是促成和鞏固馬來西亞的公民社會。

「我們總結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建設一個公民社會。」

「這個公民社會的理論、實踐、實例已經有好多年,在西方那邊很早就推動。以我們華人社會來講,第一次的談公民社會,正式的一個研討會是華研(華社研究中心)在1995年,一轉眼就15年了。」



《馬來西亞20年行動方略》委員會主席陳友信(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民主化程度成熟國家 公民社會較發達

他也指出,一個民主化程度比較成熟的國家,通常都是公民社會比較發達的國家。換言之,民間社會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甚至是積極投入建國的行列,為創造更美好的馬來西亞而共同努力。

此外,陳友信也當場解答了一些人的疑問,為什麼是20年方略,而不是5年或10年?原因是,他們是採取了一種務實的態度。公民社會的形成是需要時間。從觀念的提出、理論的奠基、生活中的實踐,最終形成生活的態度和文化,這需要時間的醞釀,絕對不可能一步登天,也絕不可能只是通過辦幾個活動或研討會就能全面達成。

希望政府能正面看待問題

《馬來西亞20年行動方略》委員會副主席之一蔡維衍博士在會上表示,在這份表達華人社會,包括全民意願的《20年行動方略》冊子出爐之後,希望政府、執政當局,不管他是州政府還是國家政府的領導人,都能以非常正面的思維來看待我們所提出的這些問題。



《馬來西亞20年行動方略》委員會副主席之一蔡維衍博士。(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不看政黨 全民參與很重要

行動方略委員會副主席之一楊有為在會上指出,權力過分的集中就會演變成今天一手遮天的政治局面,他為此而感到擔憂。

「國家在發展已經失去了平衡,在資源分配上已經失去平衡,在國家的決策上已經是從原來的國會,慢慢的轉移到首相府,連一個本來管理國家的貪污現象的一個『反貪委員會』也是要聽首相講話。這權利已經過分的集中了。」

他透露,「所以在2009年3月『華總』認為我們不能夠這樣下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做些東西。但是怎樣去做呢?就是把學者、關注所有世事發展的,在發展洪流裡面對世事心裏面有怨言的這一群人找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對國家發展不滿的人佔大多數,難怪308會出現政治海嘯。

他說:「308是一個專轉機,但是這一個轉機是不是能夠成為未來國家轉型的一個鋪墊呢?全看我們,不是看那幾個政黨,也不能只看『在野黨』。全民的參與是很重要的。」



《馬來西亞20年行動方略》委員會副主席之一楊有為。(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20年行動方略》倣傚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

楊有為在會上談到,最近他們在辦一個『孫中山』的講座,從中得到一些靈感,孫中山從1911年革命成功以後,權勢並不集中在他手上,所以軍閥一亂以後,他只能躲到上海去。為了整個國家的前景,他從新做了一個評估判斷,因此寫出了內涵非常重大的《建國方略》。當陳有興先生提出《20年行動方略》後,有人會問道:「這個是不是『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的辦法」?。

他認為,如果是有這樣一個功效的話,他覺得馬來西亞有救了。他認為《20年行動方略》是一個精神,多過一個規範好了的一個行動方略。

他指出《20年行動方略》是否可以成功全看他們這個組織,能否把這個方向加以擴大,把《20年行動方略》變成一個開放性的一個建國平台。他們也覺察到,從以前的方略改為今天的行動,這些行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講的很好,但不去做是沒有用的。

行動計劃不局限13項

週日上午9時,各州華團、公民社會組織與個人受邀請出席此行動計劃工作坊,以便瞭解13項行動計劃的內容,並且共同探討配合計劃的可能性,為馬來西亞的未來共同努力。

第一階段13項行動計劃的主要協調人大部份均有出席,並逐一向出席者介紹了各行動計劃。



《馬來西亞20年行動方略》第一階段行動工作坊現場(攝影:楊曉慧/大紀元)

陳友信透露,這13項行動計劃都是目前國內較為迫切的課題,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年輕選民為主的選民登記」。根據選舉委員會主席阿都阿茲日前披露,國內有430萬尚未登記的合格選民。而在最近的選民登記活動中,只有56萬人或大約12%登記為選民,其中華裔選民僅有13萬餘人。

雖然在《20年行動方略》第一階段的兩年內,委員會在五大領域中擬定了13項行動計劃。但

陳友信強調,行動計劃並不局限於這13項。任何團體如果有新的構思,都可以自行籌組和推動;或者對這13項計劃中的某些項目有興趣,也可以帶到個別的地區去推展。

陳友信最後呼籲大家都能成為20年行動方略的種子,發佈到各個團體和領域,把本身參與建國的熱忱感染到身邊的人群。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