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廣用注音編台語 14年手寫逾200萬字
【大紀元7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專題報導
「我這輩子最想做的,就是將台語文化完整傳給後代。」91歲退休老師廖修廣鑽研台語超過一甲子,憑著對母語的熱愛與傳承文化的使命,花14年一筆一劃寫下200多萬字的台語詞庫,完成「華音對照現代通俗台語詞彙」一書,要傳承愛台灣的心。
*91歲退休老師 鑽研數十年*
廖修廣仍身體硬朗,除了休息,大半時間都沉浸在台語研究,數十年如1日,是旁人眼中的「台語活字典」。
日治時期他在校教日文,光復後改教中文,退休後四處教大家說台語,讓更多人認識母語之美。
廖修廣說,過去一直被官方禁用的台語才是他最熟悉的語言,歷經白色恐怖,曾被囚禁在綠島、新店軍人監獄,因緣際會靠著不知名獄友所送的台語詞彙書籍度過7年不見天日的歲月,開啟鑽研之路。
*盼將台語文化完整傳給後代*
「研究台語,不只是興趣,更是責任。」他說,母語不僅是台灣文化的根本,也是民族意識的展現;看到今日大多數年輕人不會說、不會寫台語,連學校的母語教學,老師也不知道該怎麼教學生,不免憂心。
「祖先的智慧不能忘。」廖修廣翻遍各家書籍尋找台語音、台語字,希望編纂一套讓人方便學習、查詢台語的工具書。眼見市面上多數的台語書籍都以羅馬拼音為主,他認為,學台語用「飄撇、有骨格而且真正合軀ㄟ注音符號」更適合,就如同日本、韓國 都有屬於自己民族性的拼音,台灣為何不能?於是他大力推廣「台語注音符號」。
在他獨力編寫完成的「華音對照現代通俗台語詞彙」中,採用改編的台語注音符號音節系統編排,涵蓋近3萬個常用台語詞彙解釋,每個詞彙除附有台語注音,也有羅馬拼音對照,總計超過200萬字,厚達1119頁。
廖修廣說,台語注音以ㄅㄆㄇㄈ為基礎,對已經會注音的人來說,容易上手;他也發願將這套學習工具推廣到台灣各地,讓更多人能以簡單好學的方式學會台語。
廖修廣一筆一劃寫下200多萬字的台語詞庫手稿,字跡工整,共33冊,封面的書法題字同樣也出自他之手。(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攝)
廖修廣︰外來語夾雜 台語字誤用多
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專題報導
廖修廣談及今日在台灣使用的台語,認為往往積非成是,包括台語歌詞、新聞報導都錯誤百出,讓他忍不住搖頭。
他舉例,一般人形容麻糬很柔韌都說「很Q」,但其實Q是外來語,台語字的正確寫法應是「 」(ㄎㄧㄡˊ,同音),是源自中國南方的形容詞。
而廖修廣研究發現,媒體常見形容熱門事件或人物的「搶搶滾」,有時寫為「強強滾」,台語所謂的「?(ㄑㄧㄤˇ同音)」,本是形容倒熱水由上往下沖的意思。此外,形容慘敗的「摃」龜(ㄍㄨㄥˋ ㄍㄨ,同音),而非「槓龜」與「撞龜」,且是由英文「skunk」演變而來。
他也說,今日在台灣使用的台語,已經與最早在中國福建省南部使用的閩南語大為不同,經過多年演變,包括受到英文、日語的影響,台灣已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台語」,應予以正名,而非繼續與「閩南語」混為一談,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中國的地方方言,喪失語言的主體性。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