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財政減壓 官民可合作災害保險
【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君蔚台北23日電)氣候變遷讓全球災害不斷,官員和學者今天在一場研討會表示,應在災害未發生前即風險治理,以減少事後政府財政支出壓力,並研擬法規鬆綁,政府和民間合作推動災害保險。
政治大學上午舉行「天災風險對政府財政之衝擊與對策」公共政策論壇。邀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林建智、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會董事長石燦明、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蘇郁卿、公共工程委員會企劃處處長蘇明通,以及政大財政系教授曾巨威等人與談。
林建智表示,面對越來越多的災害,除了災後動用資金重建,在災前也應該將風險轉移,對保險業者來說,可以和政府採取政府民間合作(PPP)方式,讓保險業協助政府解決現金流量問題,這也能保護財政以及下一代權益。
他舉例說,印尼雅加達開辦的微型保險,以特定區域所有居民為對象,並以水患的水位高度作為參數,淹水超過一定高度即可啟動理賠,而不需鑑定損失。
他表示,這是用雨量、水位、氣候變遷指數等參數作為風險移轉的基礎,但若依台灣目前保險法規定,會產生爭議,因此須進一步研議可行性,對法規進行鬆綁。
張士傑表示,許多不可承保的風險,應透過政府監理手段,成為可承保的風險;在不破壞費率機制下,由政府成立主權保險,並且與民間共同參與。
石燦明表示,除了災害本身保險,在日、韓、馬來西亞等國甚至推出「完工土木工程保險(CECR)」,將天然災害風險轉嫁到道路、橋梁工程的損失,也可以減少災後重建政府支出,他希望能儘快成行。
曾巨威表示,面對災害,可以在事前透過合理保險制度,減少政府災後負擔的財政支出,否則政府近年來財政都入不敷出,萬一發生「財政土石流」,有誰能為政府提供保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