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歲的大孝子
原谷的爺爺,年老多病,他的父母嫌棄他,想把他拋到野外。原谷雖然只有十五歲,但他力主正義,堅決反對父母雙親這樣對待爺爺。
可是,父母不聽原谷的勸,他們做了方輿(用以抬人的一種木架),將祖父抬到野外,丟下就走。原谷卻撿起方輿,帶它回到家裡來。
他父親問:「我對你講過了:這方輿用完就扔掉!你為何將此凶具帶回家來?」
原谷答道:「爺爺是你的生身父親,你們不孝敬他。等到你們年老多病時,我就不再做方輿了,我學你們的樣子,就用這個方輿,把你們拋於野外算了。」
父親被他的話所感動,便將爺爺接回家來,好好贍養。
原谷既孝敬爺爺,也孝敬父母。並且還規勸父母,一起孝敬爺爺。人們都誇他是個大孝子。
二、義塚•義祠•義田
設義塚,以埋葬本宗族中無地的死者。立義祠,以祭祀宗族中沒有後代的逝者。置義田,以供給宗族中沒有田地的人耕種。
這些,都是仁義之舉。富裕之家,都應該盡力去做。
三、 杜五郎為兄家著想
杜五郎,身為男子漢,家中只有兩間破房,四院空空,竹籬為門。他本人,三十年未出家門。
黎陽(今河南浚縣)縣尉孫軫,問他以何為生?他回答說:「我原有坡田,同哥哥一起耕種。後來,侄兒結婚,他們家漸漸拮据,我便將房產都送給了哥哥,自己攜妻兒,到此度日。我每天閉門不出,為人看病算命,維持生計。雖然有時也鬧饑荒,但過得很清靜,坦然。」
四、和氣致祥
家庭不和,多由於妻子的話,激怒丈夫所致。若非有遠見的丈夫,就難以擺脫妻子的操縱。
於是,有親生骨肉老死不相往來者;有沒兒子卻不願以兄弟之子為後者;有多子而不願過繼給兄弟者;有不願接濟兄弟,贍養父母,必欲均費者;殯葬父母,必欲均費,不願多擔分文者。
還有,作為小姑,在母親面前說閒話的;作為嫂子,在丈夫在前告發小姑的。
如上所述,不可勝數。這些人豈不知:我入丈夫家門,作為該家的一員,同谷同穴,傳宗接代,榮辱與共。自己對公婆、小姑如何,兒媳也將會對我如何;自己對叔伯、妯娌如何,也將是兒媳傚法的榜樣。
寬厚待人,人最快活。與人為敵,有何樂趣?
忍一忍,讓一讓,破些零錢,又算什麼。
我讓人,人必知,一時不知,以後也會知道的。
即使與我有隔閡的人不知,旁觀者知;別人為我的真情誠意所打動,交口稱讚我的美德,那人最終也會感動的。
和氣致祥,怨氣生災。這是至理名言。
(以上均據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