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談寬容
font print 人氣: 340
【字號】    
   標籤: tags: ,

什麼是快樂?是坐擁一輩子取之不盡的財富嗎?還是三五成群好友結伴同行享受大自然的喜悅?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快樂。到底真正的快樂是什麼?當別人對自己做錯事情還能寬容他人,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寬容能讓人更堅強。所謂:「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漢朝的開國將軍韓信,曾經受到市井流氓挑釁,要他從自已的胯下爬過去,否則不讓韓信往前走。韓信不希望自己與對方起衝突,端詳對方想了想,便答應了對方不合理的要求。即使他受到屈辱,仍然不想去責怪對方。在遇到黑暗的時候,以光明的態度去面對,讓自己的心變得更為堅強,如小草般堅韌,面對風雨,難以將折毀。一個人最值得驕傲的,不是他的成功,而是他面對挫折時反應出的態度。

寬容能讓人更勇敢。所謂:「當你寬容別人的時候,就不會有敵人。」還記得有一則故事是發生在印度。佛陀還在世的時候,曾經因為某些因素,遭其他人妒嫉。他們想將佛陀害死,於是在佛陀路過的途中,將大象灌醉,想讓醉象撞死佛陀。一天,佛陀走到一個山谷中時,妒嫉他的人,放了已醉的大象。醉象向佛陀衝了過來,佛陀寬容、慈悲且平靜安詳地看著大象。此時,象止住了快速的腳步──佛陀並沒有被牠撞死。

寬容能讓人更豁達。口足畫家謝坤山先生,因為去打工誤觸電線,電流通過了他的全身上下,等他醒過來後人已經在醫院。他看著皮開肉綻手臂,感覺整件事情,應該只是一場惡夢而已。在休養了些許時日出院後,有人建議他去當乞丐,擺個碗在自己前面就可以生活了;但謝坤山說:「我只看自己擁有的;而不去看自己沒有的。」他努力的發明不用手吃飯的方式,後來開始用嘴寫字、畫畫,最初非常吃力、疼痛。屋漏偏逢連夜雨,在他讀高中那年,有次請妹妹裝定課本,在拆開時,不慎重撞右眼致視網膜剝離,又失去能看見外面世界右眼。在他走入藝術後,反而讓他忘卻了痛苦,更豁達的走過人生的低谷。如果當時他放不下自己所面臨的情況,聽別人的話去行乞,發怒於人或是每日以淚洗面,就沒機會讓自我學習如何豁達,造就了自己。

人或許有時候會被誤解而愁雲慘霧;也許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祈禱讓堅強來當後盾。且讓勇敢來開拓新視野,讓豁達帶我們面對真實的人生面貌,走向更璀璨、富有意義的人生。@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5月23日晚,在紐約擁有一家商店並任主管的努賓‧亞科斯科(Ruben Acoscoe)攜同女兒卡門觀賞了神韻國際藝術團在新澤西表演藝術中心的演出。這是亞科斯科先生第二次觀賞2010年神韻藝術團的演出。今年二月,自從在無線城看了神韻演出後,亞科斯科先生就成了神韻的粉絲。他說:「第二次觀看和第一次一樣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 中國古人誠信、善良、寬容、忍讓,人與人互相包容、平和相處。而惡黨的鬥爭哲學、強制別人順從、其實施管天、管地、甚至連人的思想都要管的強盜理論,造成中國人的爭鬥心理、指責埋怨、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別人等人心繁重。
  • 早晨8點,校車准時停在鄰居家門口。看著孩子背著癟癟的書包,和小朋友們有說有笑的蹦跳著上了車,心中不由十分感慨。
  • 女性無論是在公共場所神秘地交頭接耳,亦或是深夜裏和姐妹滔煲電話粥,閒聊總能使她們精神為之振奮,獲得如屬家珍般的快樂。儘管其中有些話題無聊乏味,女性卻顯得樂此不疲。何故?優質健康網(qualityhealth.com)列舉7大理由揭開其中的奧妙。
  • 言論自由是其它一切自由之母,當一個帝國欲稱霸世界卻無法割捨言論自由時,它實際就已經為自己的覆滅埋下了伏筆。英帝國的衰落也許有一百個原因,但是暴力和寬容、強制和自由之間的悖論肯定是這一百個原因之一。
  • 紐約華埠勿街103號的廣東李生祖傳專科中醫師,祖傳秘方治療多種疑難雜症。李醫師憑藉祖上所授中醫秘訣,知難而醫,效果明顯,通過他的治療,讓多位看似無法治癒的病患重新獲得了健康,擺脫了病業的痛苦,重新走入快樂的生活。
  • 表演工作坊繼「寶島一村」後,藝術總監賴聲川再推出「快樂不用學」,今天在彩排記者會,他表示,「快樂不等同快感,而是一個內在狀態,如同花開綻放。」
  • 該怎麼形容
    這輕柔的風
    和那些綿長的掛念
    如同此刻 我不知道如何描述
    你的愛帶給我
    怎樣的快樂 怎樣的善感
  • 自己疑似閃了腰,就一定要讓全世界都感覺疼。自己兩條腿可能有長短,必定認為整個族裔都有可能得小兒麻痺症。在加拿大有那麼一撥華人總是不快樂,不是因為水土不服、也不是缺吃少穿,而是面對常識,總被一些華人領著,和傳說想像中的「100多萬華人」肩併肩手拉手與常識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 春天,是種植希望的時節, 把握當時,週而復始在規律的往復中; 希望年年明春曉,年年迎新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