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1日訊】(大紀元台北記者站報導)第4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今(11)日在台北舉行亞太區初賽,從29名參賽者中選出16名入圍者,大賽評委盛讚今天參賽者具備「世界的未來」雄厚實力。複賽及決賽將在世界藝術之都紐約舉辦,評委極力推薦「把握機會」到紐約觀摩,一圓成名的夢想。
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亞太區初賽今天在東吳大學舉行,新唐人亞太電視台表示,今天的初賽共有29人參賽,多半是聲樂界教師、在學學生或聲樂愛好人士,年紀最小的是16歲,年紀最大的是56歲,其中有不少是連續參賽第二次或第三次者。
在比賽開幕前,包括臺北市長郝龍斌、立法委員吳清池、田秋堇、余天,北市議員李文英、吳思瑤、李新、台北縣議長陳幸進、北縣副議長陳鴻源、基隆市議長黃錦泰等人紛紛致贈中堂、花籃,祝福新唐人聲樂大賽「天韻揚聲」、「圓滿成功」!
經過激烈的角逐之後,16名入圍者不計名次包括:易真、周庭卉、鄭亦宸、高永顗、朱彥穎、沈俊清、王亭懿、簡崇元、盧仁惠、黃喬郁、張曜群、林文俊、鐘一誠、呂志偉、張淳菡、羅凱。
入圍者 追尋正統中華文化
多位參賽者都表示,希望赴紐約一圓大賽的夢想。中文教師簡崇元憑著對於聲樂的熱愛,花了兩年準備這場國際大賽,抱著感恩的心情來一圓他的夢想,他形容這次參加華人聲樂大賽「或許是上帝給他開啟另一扇窗的新契機」。
學習並教授中文的他認為,弘揚中華文化是身為華人責無旁貸的責任。當知道自己入圍複賽後,可以前往紐約參賽時,已經做好新的燕尾服,他眼睛閃耀著光芒表示:「不管未來比賽結局如何,我會永遠記住在這一段時間的這種感覺。」
二度參賽的選手鄭亦宸,談起唱西洋歌曲與中文歌曲在詮釋上的不同,她認為,一般來說唱西洋歌曲需要花時間去揣摩了解歌詞,相較於中文歌曲,因為是最熟悉的母語,所以可以馬上了解歌曲背後的意涵,演唱時腦海中就會浮現畫面與熟悉的歷史背景,就容易有深切的感動,而心有戚戚焉。
三度參賽的選手王亭懿,演唱歌曲為「斯人何在」,為何連續3年來參加比賽?她說,自己本身就很喜歡中國藝術歌曲,加上中國詩詞的意境又非常的美,這場比賽又以演唱自己的語言為主,比起西洋歌曲詮釋起來較能得心應手。
樂壇新秀 盼赴紐約展歌喉
有三名來自不同大學音樂系的應屆畢業生,在今年大賽中表現出色亮眼。東海音樂系畢業生易真今年參與Neue Stimmen日本初賽獲得入圍、台灣全國學生音樂大賽大專A組冠軍,今天也入圍新唐人亞太初賽、有機會赴美參加比賽,她感到「非常開心」「有機會可以看看大的場面,接觸不同的聲音,很開心!」
台南科技大學音樂組聲樂系畢業生周庭卉,幾個月前在學校獲知新唐人聲樂大賽的訊息,再加上指導老師的推薦,即心動想報名,但擔心赴美國比賽的經費,一度打消參賽念頭,後來,轉念一想「豁出去、衝衝看」,報名並獲得入圍參賽的機會,很開心!她說,「很希望到紐約參賽,拓展自己的國際觀,培養自己努力向上的眼界和動力。」
嘉義大學音樂系畢業生黃喬郁從去年起開始關注新唐人聲樂大賽,歷經一年的準備、充電,今年報名參賽,她認為,學習聲樂的關鍵是要對自己的聲音有認識,懂得分辨什麼是好聽的聲音。當記者問到,會到紐約參賽嗎?喬郁豪不猶豫地說「會」,盼以此增加自己人生的閱歷。
音樂界聽眾 盛讚:精采!
今天的亞太區初賽也吸引音樂界人士前來觀賞,台北愛樂合唱團的指揮悟朗觀賞完今天的比賽興奮地說:「今天的比賽真是太精采了!好幾位選手都很優秀、表現也很出色!」他笑稱對評審而言,將是一次很有挑戰性的評分工作。
悟朗說:「才只是初賽就相當精采了,我們相當期待在紐約的決賽,真的是非常成功、非常精采!」今天有不少參賽選手令悟朗印象深刻,特別是有些學生、有業餘參賽者的表現,足以參加國際大賽,尤其是他們對於聲樂的熱愛,打動著現場的聽眾。
這位排灣族的指揮家悟朗說,新唐人舉辦的國際大賽,可以讓國際社會發掘華人才藝,讓華人有機會嶄露頭角,非常推薦年輕的朋友參加,也將華人聲樂大賽在台灣更好地推廣開來。
無懼中共干擾 致力文化復興
致力恢復正統文化的新唐人各項大賽,以及目前在世界巡迴的神韻藝術團,卻受到中共干擾打壓。在台灣社會,中共利用和其往來密切的團體發送內部文件,要求不參與類似的活動,有藝術界的朋友們,並因此受到威脅,而感到憤憤不平。
評委主席關貴敏表示,這場大賽是全球唯一由華人舉辦的聲樂大賽,中國人有自己的文化,但是中共主政之後破壞了中國文化,改學西方的東西,例如中國大陸有很多人在做西裝,但卻用中山裝的袖子,洋人看了就覺得不倫不類。
關貴敏表示,目前中共也在舉辦聲樂比賽,有很多人想去中國大陸參賽、拿獎,但世界皆知中共與法西斯畫上等號,「將來中共垮台,誰願意說法西斯給我一個獎呢?所以那個地方是沒有前途的。」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總經理張瑞蘭也表示,新唐人主辦的各項大賽目的都是恢復正統的中華文化,宏揚純真、純善、純美的聲樂藝術,希望各位入圍的參賽者都能把握機會到美國參加決賽。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