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畔歷史小村 雕像說故事
Nagymaros正好位於多瑙河在匈牙利境內的大轉彎處,全村人口不到5千人,與對岸13世紀的古城堡Visegrád遙相對望。雖然根據考古,此處早在2萬年前就有人居住,但有關Nagymaros這個地名最早的文字記載,則出現於13世紀。
事實上,Nagymaros與Visegrád有歷史淵源。中世紀時Visegrád曾經是匈牙利的夏都,每到炎夏,王公貴族們都會到Visegrád避暑,隨行伺候的僕役則都住到對岸的Nagymaros。
教堂裡牆壁上的文字,記錄了教堂的沿革。
天主教教堂鐘樓
一進入Nagymaros,最醒目的建築物就是造於14世紀的天主教教堂鐘樓。教堂曾經過數度整建,最初造型為哥德式,後來才改為巴洛克式,目前教堂裡還留有中世紀的壁畫。
教堂旁邊有尊開國君主伊斯特凡國王及Gizella皇后並立的雕像,像這樣兩人並立的雕像,在匈牙利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布達佩斯、Veszprém及Tihany也都各有一尊。伊斯特凡國王是匈牙利的開國之君,他執政當時規定每10個村莊必須設立一座天主教堂,從他開始才將羅馬天主教定為國教(但匈牙利人改信天主教是從他父親Geza國王開始)。
教堂裡牆壁上的壁畫,顯示中世紀當時Nagymaros與Visegrad的地理形勢。
聖馬丁雕像
從教堂往多瑙河邊的方向走去,穿過鐵道便是該村落的廣場。這廣場已經有150年的歷史,廣場中佇立著一座騎馬的羅馬士兵及一個乞丐拉著一匹布的雕像,或許有人會對雕像所代表的意義感到好奇。其實這位羅馬士兵是天主教的聖人聖馬丁(St. Martin of Tours,匈文為Szent Márton。天主教會通常譯為「聖瑪爾定.都爾」),他也是Nagymaros這座教堂的主保(「主保」意即庇護聖人)。
關於雕像故事,講述的是西元316年聖馬丁出生於一個非基督徒的家庭,誕生地就在當時羅馬帝國所屬Pannonia地區的Savaria(即現今匈牙利西界的Szombahely)。聖馬丁原先是位羅馬軍人,15歲即從軍並派駐前往法國。在某個嚴冬下雪的途中,他遇到一位衣不蔽體的乞丐,因為心生憐憫,便立即持劍割下自己身上戰袍的一半分給該乞者保暖。當晚睡夢中,他竟見到耶穌身穿他送給乞者的那一半戰袍。過了幾年,他便離開軍旅潛心靈修,西元371年蒙選為主教,死後受封為聖人,雕像描繪的正是這段「割袍濟貧」的故事。
或許因為聖馬丁出生於匈牙利境內,人親土親的緣故,他在匈牙利備受人民愛戴。11月11日是他安葬的日子,被訂定為「聖馬丁日」(在聖馬丁出生地Szombahely則有為期一星期的「聖馬丁周」慶祝活動)。在匈牙利的「聖馬丁日」有兩個特別的習俗:一是這天必須吃鵝肉,否則來年會挨餓;二是當天不洗衣服,否則來年有霉運(歐洲其他國家這天也有類似習俗)。
Nagymaros雖然是座小村莊,不過盛產葡萄酒,也是夏日泛舟的好去處。對外的聯繫,除了多瑙河的渡船及鐵路外,主要的對外交通就只靠一條公路,一邊通往匈牙利Vác小鎮,另一邊通往鄰近國家斯洛伐克。
「吃鵝肉」與「不洗衣」習俗的由來
「吃鵝肉」的典故,據說是因為聖馬丁當時謙虛不願被選為主教,就跑到馬廄裡把自己藏起來。但是馬廄裡吵雜的鵝叫聲卻因此讓他被人發現,於是大家在找到他後,便開心的宰吃鵝肉,慶祝他擔任主教。
除了吃鵝肉,匈牙利人還有將吃剩的鵝胸骨用來占卜氣候的習俗,如果鵝胸骨「長又白」,這年冬天肯定是個漫長的雪冬;如果鵝胸骨「短又黃」,則冬天將會是個見得到爛黃土的暖冬。
至於另一個「不洗衣服」的緣由,應該跟他死因的一種傳說有關。據說聖馬丁最後是被丟到溪流裡遭水磨車輪輾死的(這傳說似乎不太有根據);或許因此,人們為了紀念他,才在這天禁止碰水洗衣。
--轉載自 華成圖書《匈牙利--走馬不看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