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駐香港新聞機構負責人就任
【大紀元6月22日訊】(美國之音報導)剛於今年4月到香港履新的台灣駐港新聞機構、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羅智成最近與傳媒茶敘,暢談台港交流的新展望。羅智成說,將會邀請多位台灣名人到香港,推廣多元化的“台灣式言談”;並且加強與香港社會及文化團體的互動,希望台港交流更緊密。
*光華主任由文化人出身*
今年4月新上任的台灣駐港新聞機構、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羅智成,1955年出生於台灣,曾經在台灣多家傳媒機構擔任要職,並曾擔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等公職,也是台灣知名詩人及作家。
羅智成最近與香港傳媒茶敘時表示,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是台灣新聞局駐港單位,是新聞與文化的服務單位,也可以說是“軟實力的展示窗口”。羅智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過去擔任光華中心主任的人士,包括江素惠及台灣知名作家路平都是文化人,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傳統,也是他接任光華中心主任的主要原因。
羅智成說:“因為我對文化界很熟,算是比較有行政經驗,我個人也是媒體出身。”
*在港推廣台灣式言談*
羅智成談及他上任後的新計劃表示,希望光華中心的活動能夠更定型化,最好是一年四季都有好玩的活動,並希望加強與香港社會的互動。羅智成認為,生活經驗、生活態度、生活美學都是文化,並不限於特殊的戲劇、舞台表演,其實生活的每個環節都可以展示出文化,所以他第一個比較重視的活動是“台灣式言談”。
羅智成將於今年6月底開始,邀請多位知名台灣文化人到香港舉辦座談會,包括現代小說家王文華、著名作家及出版界人士詹宏志以及前立法委員陳文茜等,展現台灣文字風格、言談方式和生活態度。
羅智成說,各地華人都發展出不同的談話方式,而台灣式談話在詞彙上的華麗和細緻的程度,在很多場合上言談與書寫的方式都比較多樣化。被問及台灣與香港的文化氛圍有何差異時,羅智成表示,台灣比較重視文化理念,香港在技術及工具層面上做得很好,兩地的差異性相當大。
羅智成說:“社會基礎上我覺得台灣現在普遍比較尊重文化人,香港好像感覺上是『古董錢幣收藏者的俱樂部』,也就是夠專業,但是感覺跟別人沒有關係。因為古董錢幣收藏對一般民眾都沒有關係,但是我覺得文化不應該是古董錢幣收藏,文化應該是生活態度,應該是隨時都會被人們感染到的。”
*期望台港關係更常態化*
美國之音湯惠芸羅智成與香港傳媒敘會
為了促進港、台關係發展,今年4月1日,香港正式成立“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台灣也於5月26日正式成立“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促進台港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
羅智成表示,“協進會”及“策進會”的成立,象徵雙方屬於政府級的單位,強烈表達雙方更緊密互動的意願。羅智成續說,他個人最關心的是以甚麼樣的方式或者機制,可以讓港、台之間更瞭解對方,不只是表面上的、或者簡單消費上的、觀光上的瞭解,甚至雙方可以有一些深刻的學理上、社會學上的研究或瞭解。
羅智成說:“讓雙方的互動更常態化,大家也知道其實這方面一向比較敏感,但是我覺得久而久之,就是如何尋找出更自然的、更平順、更緊密的互動。我個人的觀察就是其實台灣與香港在此時此刻可以互補的經驗其實蠻多。”
*港人赴台網上簽證將簡化*
羅智成表示,希望台、港之間在人員往來上的一些障礙可以消除,例如推動免簽證,不過這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難。羅智成說,據統計,去年到台灣的香港遊客接近72萬人次,以香港700多萬人口計算,差不多每10個港人就有一個到過台灣,這是非常高的比例,羅智成續說,今年9月起港人赴台,申請“網上簽證”的程序將會簡化。
談及光華中心如何加強與香港社會的互動,羅智成說,今年端午節前夕,光華中心首次邀請台、港著名詩人舉辦讀詩會,將來也會加強與香港知名文化團體合作,以及與香港各大專院校合作,舉辦台灣電影節等。
*詩人交流促進創意文化*
羅智成指出,在台灣端午節也是“詩人節”,但是在社會上詩是一種非常小眾的元素。羅智成認為,詩也是一個城市很重要的指標,當一個城市能夠尊重、注意甚至喜愛這種小眾元素的時候,代表這個城市可以接受各種更大的可能性的發生,這個城市才會有未來以及更好的創意的可能性。
羅智成說:“詩其實是一個偉大城市的重要指標之一,我的比喻可能有點不論不類,殘障人士設施其實也是,一個城市要進步都是從多數族群的利益開始,當注意到弱勢族群,甚至在每個地方都有斜坡或者考量弱勢人士需求的時候,表示這個城市的某種人道訓練及意識已經非常普遍及細膩化。”
羅智成說,一個城市喜歡足球或者名牌是很正常的,但是像台北那樣在公共汽車或者地鐵車廂裡都開始會寫詩,甚至連商業廣告上都大量運用到詩的時候,這個城市就相當有趣。
羅智成續說,希望台、港詩人交流的讀詩會能夠定期化舉行,將來的舉辦地點除了光華中心之外,希望能夠普及到商場等公共場所,參與者除了著名詩人之外,甚至小朋友或者公眾人士都可以隨意發表自己創作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