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國際要聞

糧農組織:未來十年糧價偏高供需尚穩

【大紀元6月18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6月 17日報導)目前的全球糧食價格和兩年前的糧食短缺時期相比出現了顯著下降。但未來10年,全球農業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顯著高於糧食危機爆發前10年的平均水平。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最新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中得出的結論。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計,未來10年裡,小麥和各類粗糧經通脹調整後的平均價格將比1997年到2006年期間高出15%到40%。菜油的平均價格將高出40%以上。奶製品的平均價格將上漲16%到45%。

和糧食相比,肉類價格在未來10年的漲幅相對較小。但由於新興經濟體人口飲食結構的急劇變化。肉類將是未來10年內需求增長最快的農業大宗商品。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剛剛公佈的2010-2019農業展望報告中指出,新興市場的經濟持續增長是全球糧食需求和糧價上行的主要推動因素。能源價格的上升將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成本。

報告認為,未來10年的生物燃料市場的不確定性更大一些,對糧價的影響也更難預料。主要依賴因素包括原油價格和其他能源產品價格的走勢,政策干預的影響,以及第二代技術的研發進程。

在供應方面,展望報告預計未來10年的全球糧食產出增幅和過去10年相比將略有減緩,但不會偏離在2050年前的增長趨勢。報告認為,全球糧食產量必須在2050年前增長百分之70,才能滿足全球人口增長的需求。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安吉爾.古裡亞說,全球農業部門在最近的價格衝擊和經濟衰退中顯示出反彈的活力。因此今年的展望報告的預期更加積極。他說:“現在的情況更平穩一些。糧食展望所基於的宏觀經濟狀況更有利。糧食供應商的反應更加強勁。庫存更穩定。糧食危機期間各國採取的大多數臨時措施都已經取消。總體來看,今年的報告比往年更加謹慎地樂觀。”

報告指出,未來10年裡,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全球農業生產、消費、以及貿易增長的主要來源。發展中國家糧食需求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均收入的增長和城市化。收入增加減少了食品開支在家庭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同時也降低了糧食需求的價格彈性。這意味著,發展中世界將有更多的人口對糧食價格波動的承受能力增強。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雅克.迪烏夫說,“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糧食市場中扮演的角色正在擴大。因此,這些國家的糧食政策的影響也在擴大。政策討論必須是全球性的。我們需要改進我們的交流方式。”

展望報告預計,未來10年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將是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兩倍左右,人口增長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將進一步拉動需求。

過去兩年裡,糧食產量、能源價格、以及股市的波動導致全球農產品價格波動幅度超過過去50年的平均水平。但報告認為,目前沒有足夠的數據推測未來10年全球糧價的波動情況。

迪烏夫說,儘管全球糧食長期供求的基本面穩固。但過去兩年的糧食價格劇烈波動以及經濟困境加重了很多地區的飢餓問題。他說,“自從2007到2008年的糧食危機過後,短期糧價波動顯著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全球糧食市場和貿易的擴大,政策協調變得更加重要。”

迪烏夫說,目前全球仍有10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其中有百分之10是由於兩年前全球糧食危機催生的保護主義和市場扭曲措施的受害者。

報告指出,在2007到2008年國際糧價觸頂後,零售價格的回落在發達地區更為明顯。但在經合組織範圍之外,尤其是一些新興經濟體內,糧食零售價格對通脹的貢獻率仍然較高。

報告指出,國際糧食市場和國內零售市場之間價格傳導的國別差異很大。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的整合程度、基礎設施、以及各國政府的農業和貿易政策。(//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