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劉香君台灣台中報導)2010年3月10日,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學會特別邀請王元甫醫師、醫學博士專題演講,這是2010年第一場「中山達人」醫學人文講座,在杏樓杏一教室舉行,醫學系一年級至五年級醫學生到場聽講。演講前王醫師拜訪中山醫學大學陳家玉校長,陳校長是當年教導王醫師小兒科學的教授。
王元甫醫師已畢業25年,是醫學系第18屆, 2009年獲選為中山醫大傑出校友,並於2009年11月15日回母校接受表揚。王醫師演講題目是「醫人醫病要醫心—身心靈健康」,「醫人醫病要醫心」是中山醫大創辦人周汝川董事長的名言,並作為附設醫院宗旨(醫學目的在救人,醫人醫病要醫心);「身心靈健康」是王醫師持續在社會推動不花錢、不吃藥的健康方法。
王元甫醫師首先指出,周汝川董事長所講「醫人醫病要醫心」的「心」並不是指心臟,而是「心靈」,這與他所推動的「身心靈健康」的「心靈」是殊途同歸;這也是他要跟醫學系學生演講的目的,要將董事長至理名言「醫人醫病要醫心」作完整的詮釋,因為在西方醫學的領域是不講「心靈」的。
為甚麼學西醫的王醫師能解釋西方醫學所沒有的「心靈」呢?這是學弟妹們所想要知道的。王元甫醫師中山醫大醫學系畢業後,在教學醫院接受完整內科訓練,成為開業的臨床醫生。王醫師說,臨床診療是以「病人」為中心,病人吃藥如果病好了,顯示醫生技術與醫學理論的成功;如果病人吃藥後病沒改善,代表醫生技術的失敗,或者是醫學理論有缺失。
王元甫醫師從不斷診治病人的臨床經驗中發現,西醫學理論有許多缺失,這是學西醫的人必須勇敢面對的,例如高血壓病人要吃一輩子的藥,失眠病人要完全依賴安眠藥,糖尿病病人用藥後病情改善有限,且併發症愈來愈嚴重等等;王醫師認為這就是西方醫學的瓶頸,也表示醫學理論的不完善。因此,王醫師在行醫15年後到中國醫藥大學學習中醫,考取中醫高考,後來並取得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周汝川董事長所說「醫人醫病要醫心」是大智慧,王元甫醫師告訴醫學生們說,因為五千年前《黃帝內經》就已提出聖人的養生之道是「恬惔虛無」,簡要的說,養生要重視道德;因為人許多的疾病都跟精神、心靈有關,而心靈的治療與養護就要靠道德的提升;所以「醫人醫病要醫心」的要義在於道德,並不是單單醫學技術而已;王醫師在門診經常告訴失眠的病人要多做義工,也就是一種注重道德的心靈治療。
周董事長也講養生保健要「三養」,就是「營養、保養、修養」,王醫師解釋說,注重營養是養「精」,保養要動是養「氣」,修養重德是養「神」,這跟中醫和道家講的保養生命三寶「精、氣、神」不謀而合。西方醫學為甚麼無法突破屏頸?王醫師說,就是對生命瞭解不完全;西醫只研究到有形的「精」,而無形的「氣」與「神」都無法研究,但是生命確實包涵「精、氣、神」,也就是有形的身體與無形的「心靈」。
王元甫醫師勉勵學弟妹,學醫階段要認真讀好醫學理論與學好醫學技術,並且一定要重視道德,因為要成為一位令人尊敬、貢獻社會的醫生一定要有「醫德」。他也勉勵醫學生視野要寬廣,學問要淵博,才能在醫界的「白色巨塔」走出自己的路,因為所謂的「研究」就是研究前人所有沒研究過的。
王元甫醫師並且分享他的人生經歷,講述他30多年前由醫學生,成長蛻變成為醫者、學者、作者、演說者、推動者、贊助者與修煉者的心路歷程。王醫師說,如果這些屬於成就,那麼成就背後的動力就是修煉;簡單的說,修煉就是道德的提升與昇華。
王元甫醫師因為修煉「法輪大法」,重視道德,去除私心,致力於公益活動,常利用行醫看診之餘,到學校、機關、團體、社區演講介紹「不花錢、不吃藥」的健康方法。
演講後,醫學系主任楊仁宏教授致辭說,王博士所提出的內容很豐富,或許同學們無法一下子完全瞭解,不過可以把這些記在心裡,慢慢的「反芻」,對大家今後一定有很大的啟發與幫助;尤其,道德的提升在當今醫學教育上是非常重要的。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