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復育灘地活化石 金門放流鱟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11日電)金門縣水產試驗所今天在古寧頭鱟保育區,放流30對成鱟、及10萬餘尾稚鱟,進行生態復育,期盼有灘地活化石之譽的「鱟」,在金門海域生生不息。

放流活動上午在古寧頭鱟保育區舉行,由金門縣政府主任秘書盧志輝、縣議長王再生、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曾偉宏、水試所所長王漢文等,帶領古寧國小、金寧中小學、桃園縣民營諾瓦國小學生200多人參與生態保育工作。

其中,來自台灣的諾瓦國小30名學生,是到金門進行國家公園教學活動,適逢放流鱟活動,首度觸摸像鋼盔般的海中生物,並且放流入海,大家十分興奮,為金門行留下難忘回憶。

根據金門縣水試所資料,「鱟」為海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又稱做「馬蹄蟹」,其祖先早在4億年前出現,2億年前演化為現今型態,因此,動物學界譽為「灘地上活化石」,由於外形像鋼盔、又是雌雄成對出現,因此,暱稱為「鋼盔魚」、「鴛鴦魚」。

王漢文指出,「鱟」為棲地生態指標動物,台灣西海岸相當少見,金門也有棲地破壞之虞,因此,金門縣政府於1999年底依漁業法公告古寧頭海域800公頃的範圍做為鱟的保育區,進行鱟的禁捕、保育工作,水試所並進行復育與保育研究,以維護生態資源。

水試所今天放流的鱟,計有成鱟30對,2齡稚鱟10萬餘尾,為確實了解鱟的族群變動與移動狀態,特別於放流成鱟的外殼標幟編號,鱟尾也有標示,藉此追蹤其洄游路徑,了解鱟的生長狀態,進而研擬加強保育作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