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外》美首映 導演製片談感受
【大紀元6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反映中國民主活動人士流亡生活的大型記錄片《長城外》5月30日在法拉盛的臺灣會館舉行了該片在美國的首映式,。胡平夫婦,陳破空和呂京花等在紐約的資深民主活動人士,以及特地從華府趕來的鄭義夫婦,會同來自紐約各社區關心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人士共同出席了首映式。
在首映式前,特意從日本來出席首映的導演翰光和共同製作人約翰.容克曼(John Junkerman)接受了本報採訪。
翰光導演介紹說,最開始是電影的製作方(一個日本的公司)想拍一部關於中國的電影,因為他本人是從事電影工作的,於是他們找到他,而他本人也覺得應該拍,但是拍甚麼題材並不清楚。當時覺得如果要拍天安門事件,恐怕無法實現,因為沒法進中國拍。後來經過討論,決定拍這些流亡者。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的艱難,有許多的不如意。但是拍攝過程中的很多小事卻讓人難以忘懷。
「其中之一是在採訪鄭義時,正逢鄭義家要搬家。一般來說,在海外搬家只需要請個搬家公司,就一切都不用管了。但是我看到他在忙著收拾整理準備搬家的同時,還很耐心地配合我們的採訪和拍攝,一個60多歲的流亡者,要親自做這一切,感到他們真是不容易。」翰光導演說。
翰光導演接著介紹說,影片拍完後,被採訪者們觀看了此片。徐文立說:片子拍得極好。影片回顧了西單民主牆,回顧了天安門事件的情況,回顧了一段歷史,見證了一個精神,這些流亡者堅持抵抗的精神。而能夠得到這些人的認同,導演感到很欣慰。
最後,翰光導演說:「拍這部片子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受鼓舞,因為我覺得他們這些人很優秀,他們在介紹歷史和現狀時思路清晰。我覺得他們都有一個非常堅強的意志,還有一個高尚的人格,不為利益所動,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能夠堅持自己的信仰,能夠堅持自己的追求,能夠堅持自己的人格,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大影響。所以我覺得拍這部片子很值得。」
共同製作人容克曼先生則是來自製作方,他介紹說,影片的拍攝、製作過程歷時兩年,很不容易,因為要講述的內容如此寬而且時間跨度又長,不僅要談到每個人,還要介紹歷史。而日本製作人不講中國話,導演不講英語,所以大家用日語溝通,而且大多數被採訪人都只講中國話,這樣很多的工作量就落到導演的肩上。對於導演來說,這是他的片子,也是他的國家,但是其他人都關注著民主關注中國,這使此影片成了一個團隊努力的結果。
容克曼先生說自己拍攝此片之前,對中國的民主運動及人士一無所知,但是現在,在他接觸了這些流亡的民主人士後,他更深刻地感覺到言論自由不僅僅是人們需要的一種權利,更是社會的一種核心價值。中國的經濟無論多麼發展,如果沒有了言論自由,中國的人民和國家都將受到損害。
容克曼先生感慨地說:「我們接觸到的這些人都是些有很強性格的人,他們很多曾經被監禁,有的甚至被監禁十幾年。而現在,他們在異國他鄉,在艱苦的條件下還在堅持他們的理念和人格,這是讓我最為感動的一點。」
《長城外》由日本Siglo公司製作發行,於4月23日在日本首映。影片記述了現在生活在海外的依然活躍的中國民主運動人士的現狀及這一現象的成因。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