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從家具的變遷看中國的修煉文化

司馬陽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今天,當我們坐在各種各樣舒適的椅子上,躺在現代設計的各種式樣的床上時,可曾想過古人卻是席地而坐、席地而眠的?

早在史前時期,先民們就創造了供人席地而坐的最古老的家具——席,以及以此為中心的各種原始木器:木案、木俎、木几等,成為低矮型家具的源頭。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床(低矮型),為後世各類床具首開先河。秦漢時,形成了供席地起居完整組合形式的家具系列,此時期可視為中國低矮型家具的代表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古代家具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上承兩漢,下啟隋唐。這時從少數民族傳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經過演變,漸高家具圓凳、方凳等等開始漸露頭角。臥具床、榻等也漸漸變高,可垂足坐於床沿。但從總體上來說,低矮家具仍佔主導地位。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老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向垂足坐轉變的過渡時期,典型的高型家具椅子、凳、桌子等已經出現,並且在上層社會中流行。這時期是高型與矮型家具共處的階段。到了宋代,高足床、高几、巾架,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腳坐具已普及到民間,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席地而坐的習俗。宋代也是中國家具史中空前發展、空前普及的時期,為明清家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中國古代家具的演變可以看出,古人起居方式從席地而坐完全轉變為垂足坐只是宋代以後近一千年來的事。難道古人從來沒有想過能坐得高點,腳垂著會舒展一些?宋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所記載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和創造,是現代人都難以想像的。

古人真的必須由胡床的出現才意識到自己可以坐在凳子上嗎?其實,從黃帝向廣成子求道開始,就呈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修煉的文化。那時的讀書人要打坐,提筆前講運氣呼吸,各行各業講究靜心、調息,全社會都處於這樣一種修煉的環境。如果我們追尋中華民族的修煉史就不難看出,道家的興衰恰與凳子的出現相契合。

當胡床在魏晉時代傳入中國時,道教中提倡儒家孝道的亂法行為也就在這時開始出現(這裏不是說儒家的孝道不好,而是說這個並不是道家修煉的內涵),這個時代的修道人已開始遠離塵世,進入深山老林中修煉。當椅子、凳子在宋代完全普及時,這時的人世已容不下真正的修煉人。三教合流已成為大勢所趨,亂孔子法的程朱理學已佔領中國人思想的主導地位。民間修煉的風氣從此蕩然無存。

從席地而坐演變到垂足坐似乎是一種文明的進步,但人們有沒有想過這正是人類思想、道德偏離正道,走向異化的一個標誌。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組成一個整體,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中國五千年輝煌的傳統文化只是追求一個德字,講究一個德字,不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它們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古詩的律與韻不是古詩本身的特點,而是漢語及文字的抑、揚、頓、挫的規律在古詩體裁上的自然體現。自然、無為是古詩的特性,其實也是中華神傳文化之共性,而古詩最能體現傳統文化半神文化的特點。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瑰寶,並賦予人們許多處世的哲學與智慧。逐漸被人遺忘的「古琴」就具有這樣的功用。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 道就是德,德就是道,道德一體;道就是心,心就是道,道心不二。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和根本內涵,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之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