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30日電)口味非常苦的花蓮山苦瓜原本屬於野菜,經花蓮農改場進行品種改良後,育成新品種「苦瓜花蓮1號」,去年底技術移轉展開有機種植後,於今年5月上市備受消費者好評。
花蓮野生山苦瓜口味相當苦澀,遠超過一般消費者能接受的程度,原本只是原住民的傳統蔬菜,市場並未販售,但在保健養生風潮興起後,野生山苦瓜異軍突起受到重視,原住民籍菜販採集販售的山苦瓜,逐漸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花蓮農改場指出,野生山苦瓜未施用農藥,沒有污染的疑慮,是消費者願意採買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近幾年來學術界研究發現,苦瓜具有預防動脈硬化、降血糖、降血脂、減肥等功效後,消費者採買食用苦瓜的意願更為增強。
野生山苦瓜約只有拇指大小,果實顏色深綠,纖維相當粗,且味道非常苦澀,一般消費者難以接受。花蓮農改場於12年前開始進行山苦瓜新品種研究,希望能改良出符合消費者口味,又保持原本營養素的新品種山苦瓜。
花蓮農改場進行多年的純化、篩選、雜交等工作後,終於培育出山苦瓜新品種,並命名為「苦瓜花蓮1號」,且於民國94年10月取得品種權。
新品種山苦瓜瓜形呈橢圓形,長約13公分、重約150公克,口感外脆內軟,口味類似苦瓜與小黃瓜的綜合體。
花蓮農改場檢測成分發現,新品種山苦瓜的維他命C含量是奇異果的1.25倍、檸檬的1.5倍,葉酸含量也相當高,與波菜一樣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相當具有保健價值。
花蓮農改場成功開發出的新品種山苦瓜,於去年底技術移轉給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有機農場,並於今年2月起開始進行有機種植,至今年5月進入結果期上市販售,因新品種山苦瓜的賣相佳,備受消費的好評。
志學農場指出,苦瓜花蓮1號的口感類似小黃瓜,不僅果形美,且截切值適中,並保留許多野生山苦瓜的優良特性,未來將朝加工製作方向發展,並提供給生物技術廠商研發生技產品,滿足消費者養生保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