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3日電)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畢業的林育靖,本身是1名醫師作家,她有計畫性的書寫一系列醫療相關散文,將行醫時的細微感動,化為文字,為冰冷的白色巨搭,賦予新色彩。
醫師世家出身的林育靖,曾祖父是西醫,姑婆也自醫科畢業,她的父親及父親的堂兄弟有半數是醫生;而她本身的堂兄、堂姐也都是醫生。雖然身為醫生,但仍無法阻止她對文學的熱愛。
林育靖自幼喜愛背誦吟詠詩詞歌賦,也喜歡到處聽聽、看看有關「人」的故事,從而體會、揣摩百般人物的樣貌。讀初中時,國文老師彭美嬌開拓她的文學視野,從此她開始寫詩和小說,自認「身上流的是文學的血液,臍帶相連的是魂牽夢縈的文字」。
然而,這名文藝少女,在考上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後,發現醫學院的課程與資源,很難滿足她對於人文的渴望,於是她轉而在書店與報章雜誌中追逐文學夢。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林育靖開始行醫,她發現家鄉的南華大學開設有生死學研究所及自然醫學研究所,兩者都是她想唸的,最後甄試進入自然醫學研究所就讀。
除了醫學專業背景之外,林育靖平時也努力創作,作品曾入選九歌出版社年度散文選,並獲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南華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文章也經常發表於各報副刊。
身為家庭醫學科及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林育靖以文學的筆、感性的眼,細膩觀察、鮮活描繪,在她筆下,有醫生與藥商的微妙關係,以及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醫生如何突破心理上的障礙及轉折,還有同袍為SARS奮戰而犧牲的不捨。
在她的文章裡,有身為醫師的苦樂。她曾在寒冬凌晨3點,被人從溫暖的被窩中call醒,睡眼惺忪地右手戴著3層手套、臉上矇著2層口罩,走入病房,為老阿嬤掏出肛門中的糞球。
當她看到阿嬤笑時,以及陪診的阿公不斷地向她說謝謝,讓她覺得當醫生真的很有成就感。
林育靖坦言,自己的文學之路,起初走得並不順遂,屢次投稿,屢次挫敗。直到擔任住院醫師的第2年,她到作家阿盛(楊敏盛)的寫作私塾班,受了阿盛教導,包括閱讀、書寫,以及古往今來的觀察及待人處世工夫,讓她在文字裡思索與沉澱,文章才漸臻成熟。
當文章開始登上各報副刊版面後,林育靖開始有計畫性的書寫一系列與醫療相關的散文,逐漸累積成冊,今年3月由九歌出版社發行「天使的微光」一書,並獲台大、嘉基、馬偕、大林慈濟等醫院院長,以及成大校長賴明詔、作家張曉風、廖玉蕙、鍾怡雯、蕭蕭等人推薦。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說,林育靖是一名傑出的家醫科醫師,更是一名感性的女醫師。她深刻的寫出實習醫師生涯的點點滴滴,讓讀者看到醫師學習成長的辛苦過程,以及對若干制度及環境的無奈;而在與SARS奮戰的回憶中,更讓讀者重溫對生命的衝擊。
作家兼文學評論家蕭蕭則認為,林育靖以醫者之仁、女性之愛、作家之情,細緻揉合,協同演出,有著小說式的情節波動,又有著詩一般的情意起伏,為身為白袍的散文家樹立優美的範式。
阿盛也誇讚林育靖的文字樸實、順暢易解、情感真摯,敘述醫病關係不唱高調,寫自己1個人,其實等於寫了同業許多人。
醫生是病人的救命天使,在生命戰場上,總面臨生與死的挑戰,但也最易感受到生命脆弱與無常,林育靖把握行醫當中的細微感動,以文字刻畫白色巨塔中看似不起眼的人、事、物,正如簡守信所說:「因為那分真實的心,也讓冰冷的醫療有了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