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泰北行(下) 老兵漸凋零 傳統正勃發
【大紀元5月29日訊】雖然國民黨政府曾拋棄過他們,但昔日老兵曹大爹心裡始終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國民黨人。他向我展示當年反共大學的校史和學員證,雖然腿腳已不便於行,但談起過去卻記憶猶新……
離開高家寨後,拜訪了幾位國民黨老兵。現年八十九歲,曾在師部擔任情報工作的上尉軍官楊富國老先生如今已兒孫滿堂,談起過去的戎馬生涯恍如隔世,感慨萬分。
當時軍中知識分子少,大學學歷的他於是成為師部情報官。當時每場戰爭他都要派偵察兵出去收集情報,因為經費問題所以只能從軍隊中挑選調用。偵察兵的工作非常危險,所以除了師部給的經費外他也常自己貼錢,雖然因此兩袖清風,但士兵們都願意為他出生入死收集情報。
國民黨老兵楊富國如今已兒孫滿堂。
講起共產黨說國民黨消極抗日,老人家絕不同意。當年他和哥哥就是看到國民政府的抗日宣傳單而參軍,許多像他們一樣的熱血青年也在抗日戰場上為國家獻出了生命。提起現在的共產黨,楊老先生仍舊不信任。雖然對於共產黨一九八九年六四屠殺學生和十年後迫害法輪大法修煉者等具體情況不清楚,但這麼多年與共產黨的鬥爭中所深刻體認到的其流氓本質,讓他明白孰是孰非。
緬沙反共軍支援泰國攻克寮共
搭車前往茶房,另一位國民黨老兵曹大爹的臥室中還貼著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像。雖然國民黨政府曾拋棄過他們,但他心裡始終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國民黨人。曹大爹向我展示當年反共大學的校史和學員證,雖然腿腳已不便於行,但談起過去卻記憶猶新。
曹大爹當年曾參加反共大學。
曹大爹參軍正趕上反攻雲南,總人數約兩萬人的陣容中只有約一千多人的正式部隊。部隊整編後便按人員地域分配向自己的家鄉突擊反攻,當時美國希望這支部隊能減輕朝鮮戰場的壓力。曹大爹所屬的部隊突擊了滄原地區,共佔領過六個縣。後因人數少,為保留實力便決定退到緬沙,待整備後再圖進攻。部隊在緬沙整頓期間緬甸政府軍開始年年進攻,軍力三、四倍於國軍外還有空軍優勢。為什麼身處劣勢還要和緬軍對戰呢?曹大爹說:「敗了就沒地方跑了,敗了還能如何生存?所以我們才能戰無不勝。雖然多次告訴緬甸政府我們沒有野心,只想暫時在此棲身,但緬軍還是要開戰。民國四十三年共產黨派兵增援緬軍後,我們只有撤退的分,有一部分人甚至撤台;後來緬甸在聯合國上告我們侵佔國土,就又有第二次撤台。當時台灣不承認我們這個部隊並斷了補給,為了養活自己,我們只好護送商人收取保護費。當時護送的商人有做毒品生意,部隊中有一部分人也有做……」
講到寮共問題,曹大爹說:「當時我們反共部隊打共產黨那是大家共同的願望,加上泰國人打寮共打得很辛苦,於是就請我們幫忙,並願意提供經費和其他好處。當時中共也支援寮共地雷等等,打到最後寮共剩下考柯、考牙兩地。這個據點在石崖上相當難進攻,泰軍花了多年久攻不下。我們派了四百人在陳茂修指揮下,以簡陋的配備打了慘烈的七、八天,後來花了幾天工夫從後方懸崖爬上去才攻克了這個基地。後來部隊解甲歸田,大家變回老百姓並慢慢加入泰國國籍。」
親人在文革期間遭受酷刑迫害
一九九四年曹大爹回大陸一次,親人都不在了。說起和家鄉親人的對比,曹大爹認為他的親人是不如他的。因為曹大爹曾和家人通過一封信,結果家人被掛上海外關係,並在文化大革命和清算期間被掛牌批鬥及竹籤穿指甲等酷刑迫害。談起那一段歷史,曹大爹痛心的說:「我們都很憤恨、很唾棄共產黨的所作所為!現在中共說:大陸已經很好了,你們回來享受生活吧。不去,我們絕對不去!國民黨被他們評得一文不值,我們不順眼!不服氣!什麼叫共產黨打贏了日本、國民黨不抗日又吞敗仗?什麼叫國民黨丟了四、五百架飛機、共產黨才丟了幾架飛機翅膀?我們走過那段歷史,最清楚當時對日抗戰的實際情況,到現在反而說成什麼都是共產黨的貢獻了!不真實的歷史不叫歷史,叫假歷史。」曹大爹反覆說他不認可,不服氣!
最近,中國共產黨控制的泰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在清萊這些華人居住的地方設立了辦事處,聯絡當地的一些知名人士,或者是當地的官員,希望和當地建立良好的關係。
曹大爹感嘆幾十年前的戰爭歷史,早已在年輕人的記憶裡淡忘,新一代的人現在關注的是如何在經濟上的發展。在老一代人的心裡,過去刀槍相見的「血戰」經歷,許多還歷歷在目,他們看到時代變了,和平了,那些「血戰」現在早已成了金錢敲門的「統戰」。「我們的人生不多了,也不想再憂慮這些。對於老一輩人頂住了『血戰』、新的一代還能否頂住『統戰』這個問題,懶得去想了……」
曹大爹說:「現在國內經濟雖然好了,但有一種暴發戶心態,發生問題了不仔細考慮,隨便決斷。」他還說:「大陸現在有三座大山,醫療、買房、一家養四老。」「大陸現在真話不能提,只能聽黨的話。」「現在很多國家不相信中共,因為都吃過中共的虧。中共有啥好生氣的?讓人家看到你真的改過了,人家自然就會相信你了嘛!」曹大爹的話透著歲月洗練之後的真知灼見。
聯繫泰北高家寨、茶房等附近幾個村子的必經之路上,可見到重視傳統文化的中華兒女在此弘揚法輪大法。
結束泰北行,搭上往清萊交通車的我戀戀不捨。這是片養人的、寬容的土地,這些異鄉人能落戶於此,並漸漸穩定、富裕,相信他們那些曾為生存而戰的同袍戰友們在九泉之下必感欣慰。希望他們的子嗣在此繼續保有中國的傳統文化,迎來更美好的未來。(完)◇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74期【世界風情】欄目(2010/05/27刊)
本文連結: //www.epochweek.com/b5/176/8001.htm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