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全唐詩》中的呂洞賓

明光
font print 人氣: 1100
【字號】    
   標籤: tags: ,

呂洞賓,是被後人廣泛傳誦的“八仙”之一,在現代一般人的印象中好像是傳說中的人物,虛無縹緲;而熟悉道家文化的人會知道,呂洞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唐朝著名的得道仙人,曾留下著作若干,收錄於《道藏》等典籍。

其實,呂洞賓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一直廣為人知,在流傳至今的《全唐詩》中,還收錄有他的詩篇四卷,計二百多首。中國古代的文化是神傳文化,文、武、道、藝,包括詩詞及其所達到的境界,與修煉文化都是相通的。查一下歷史就知道,李白、王維……唐代的不少著名詩人都是修煉之人,呂洞賓也是其中之一。

呂洞賓,原名呂喦(或作「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唐朝人。相傳他自小聰明過人,日記萬言,過目成誦,出口成章,曾中過進士,一次在游長安酒肆時,遇見正陽真人鍾離權,經過十次心性考驗,鍾離權授之以道法,最後終於修煉成仙。《全唐詩》中對他是這樣記載的:“呂岩,字洞賓,一名岩客。禮部侍郎渭之孫,河中府永樂(一雲蒲阪)縣人。咸通中舉進士,不第,游長安酒肆,遇鍾離權得道,不知所往。詩四卷。”在《宋史》中也記載著呂洞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

呂洞賓的詩篇,以寫修煉的內容居多,精妙玄奧,獨具風采;同時他也寫過許多勸人修心性的“白話詩”,因通俗易懂,一直被後人所傳誦。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裏面藏;
有人跳出牆兒外,便是長生不老方。

不負春光不負人,不欺神道不欺貧。
有人問我修行法,只種心田養此身。

如鼎沸,如沉淪,失道迷真業所根。
有人平卻心頭棘,便把天機說與君。

貪貴貪榮逐利名,追遊醉後戀歡情。
年不永,代君驚,一報身終那裏生。

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先世種來因。
速覺悟。出迷津,莫使輪回受苦辛。

命要傳,性要悟,入聖超凡由汝做。
三清路上少行人,畜類門前爭入去。

舉世人士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誰?
絕嗜欲,戒貪癡,莫把神明暗裏欺。

莫道神仙無學處,古今多少上升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被各部落首領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尊稱「成吉思汗」...
  • 王陽明(1472一l529),原名王守仁,浙江餘姚人,因晚年居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出生于一個世代為官的書香門第,良好養成教育,使他熟讀聖賢之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他不僅詩文出眾,而且還是是一位熱衷於騎射兵法之人。
  • 老子是春秋時代楚國苦縣曲仁裏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陽。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 史載,顓頊帝姓姬,是軒轅黃帝的孫子,昌意之子,生於若水(今四川省渡口一帶),他的轄區非常大。據《淮南子﹒時則訓》載:「北方之極,顓頊、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又據《史記。五帝本紀》載:「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於蹯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 一部三國演義可謂是極寫了漢末三國的英雄人物,功勛業績。而關羽一生未有曹操官渡敗袁紹之武功,不及周郎赤壁燒曹操之智勇,更無孔明安邦定國之計謀,又有大意失荊洲之罪名,權不及帝皇,位不至王公,然而至今已近兩千年矣,卻無時不被俸於廟堂之高,為華夏子孫視若神靈,三國英雄人物無數,卻無第二人可及,為何?
  • 歷代名將治軍的業績,很少有能夠超過岳飛的。岳飛起自寒微之家、行伍之中,不到十年,“位至將相”。十餘年回,大小數百戰,未嘗敗北。岳飛的治軍為當時諸帥所欽佩、所折服,也為朝野所共贊。
  • 佛經中的金翅鳥是佛的護法神之一,大鵬鳥是金翅鳥在世間的化身。因此大鵬和金翅鳥其實同屬一物。佛道兩家雖對它所述名稱不同,而外貌、體態、氣勢、威力描述卻類似,皆具有超乎尋常的威力。
  •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漢靈帝熹平六年(西元177年),首次把書刻文字稱作“書法”。這標誌著作為交流工具的“寫字”,與作為美學欣賞與實用相統一的“書法”,正式拉開了距離,並使後者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書法藝術。
  • 自古為官,如果是廉潔公正、能為民洗刷冤屈的清官,無不受到百姓的推崇愛戴。北宋的包拯以包青天聞名天下,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在南宋,也有一位宋慈,善於破解懸疑命案,使冤情得以昭雪,令人稱奇叫好。
  •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因為父親官居郡守而被任職,做了郎官(皇帝的侍從官),後來遷升到彝中廄監的職位。當時漢朝與匈奴不和,雙方多次通過派遣使者的方式,相互偵探對方的情況,匈奴先後扣留了漢朝的使者郭吉、路充國等十多批人。匈奴派的使者到來,漢朝也將他們扣留,以互相抵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