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重金屬汙染與螯合療法(10)

螯合療法完全釋疑(4-3)

劉大元

人氣: 106
【字號】    
   標籤: tags: , , ,

螯合療法可清除體內有害重金屬,會不會連有用的元素一起帶走?

隨時監控濃度,大可放心

不會!因為積存於體內的有害重金屬離子與人體結合的結構是鬆散的,而EDTA與有毒的重金屬離子螯合的程度非常強,因此可以很輕易的螯合住它們並排出體外;相對地,有用且健康運作的金屬離子,因為與人體的結合較為緊密,所以不容易被螯合而移除。

唯一的例外是,當對人體有用的金屬離子濃度過高時,EDTA與之螯合的程度自然也會提高,難免就會帶出一些有用的金屬離子,所以我們會監測它們的濃度,同時於EDTA的注射液內補充或另由口服維他命、礦物質的方式來補足。

我需要螯合療法嗎?螯合療法適不適合我?

先問自己要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

根據長庚大學曾在全台做過隨機抽樣研究,從723個受檢者頭髮中得知,有高達98%的人,體內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而現今醫學界已確認,重金屬是抑制人體酵素功能、造成自由基旺盛,並導致各種退化性疾病的主因。那麼,是要在疾病尚未形成前即運用螯合療法「預防」?還是留待疾病生成後再「治療」?每個人的觀點不一。重金屬所造成人們「症狀」與「疾病」定義的界線為何?「預防」與「治療」的界線又是什麼?完全取決於自己對現今環境汙染認知的程度,所以如何選擇,端看個人的決定。

螯合療法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是早被肯定的事實。它不是藥物治療,只是一個可清除體內有毒重金屬的清除劑,效果雖非立即性,但可以很快的改善症狀,並根治疾病的根源;尤其是去除導致動脈血管硬化的汙染源、增強身體免疫系統、有效控制病情,使許多病患免於手術的發生,且大幅改善生活與生命的品質。

*螯合療法肯定具療效的病症

心臟病莫等閒視之

許多人經歷過無預警且無徵兆的心臟病發作,甚至剛做完全身健康檢查顯示完全正常的人,卻突然心臟病發的案例亦時有耳聞,通常都等到被送進急診室才被診斷出罹患了心臟病。

其實,心臟病絕對不是「無徵兆」的,譬如胃經常不舒服被當作是消化不良,肩頸痠痛及落枕被當作是脖子的肌肉痙攣,還有手腳冰冷、短暫的喪失記憶、陽痿、經常不自覺的深呼吸、胸悶等症狀,都不會讓人與心臟病或動脈硬化症聯想在一起,可是它們確實是心臟所發出的警訊。有些人是以腳後跟疼痛、膝蓋疼痛無力等方式來呈現警訊,但往往都是經過骨科長期治療無效後才發現。

心臟病或心肌梗塞,可能是物理上的栓塞、凝塊、血管硬化所引起,導致切斷心臟輸送血液的路線;也有可能是冠狀動脈的痙攣所引起,導致瞬間血液阻塞,無法讓血液正常地運送氧氣,將使心臟肌肉受損,最終演變至心臟肌肉無法癒合而失去功能。心絞痛有時也會變成心肌梗塞,有時發病原因可能是原本就存在的部分阻塞,加上動脈痙攣所致。

現在有許多醫學報導指出,就算沒有罹患其他疾病,或者身體檢查後被認定為「健康的動脈」,仍不能確保沒有心臟病。因為心臟電腦斷層六十四切檢查也只能證明,檢查出來有病變的血管一定是有病變的,但有病變的血管則不一定能檢查出來。譬如美國的太空人不曾心絞痛,身體極為健康,且被訓練成對艱苦環境有極強的容忍度,照理說,是所有人追求的完美體格;但在西元1967年阿波羅火箭發射計畫失敗後,接受解剖的三名太空人,卻都發現了動脈硬化的徵兆,也就是心臟病的前奏。

另外,習慣運動健身的高危險群,以運動員最多,因為經常運動會使血中含氧量提高,反而容易讓當事人的臨床症狀不明顯而造成猝死;這種情形與過勞死因為過度疲累造成心肌梗塞引起的猝死,是不太相同的。

2008年2月份《基層醫學》第二十三卷第二期報導,高中生猝死事件有90%發生於運動訓練或比賽中,猝死原因以心因性猝死為主因。大於35歲的成年運動員最常見的是冠狀動脈疾病發作,小於35歲的年輕運動員,猝死原因以肥厚性心肌病變最高。

運動員心電圖檢查異常比例約40%,遠高於同年齡非運動員。過去一般人普遍認為運動有益健康,所以早期運動員心電圖異常,通常被視為一種可恢復、良性的變化,不過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持相反的看法。許多追蹤研究發現,運動訓練造成的心電圖異常,在訓練停止後仍無法恢復。

運動造成的心臟結構變化,可能會增加心律不整的機率,導致心因性猝死的危險性增高。男性運動員猝死的比例是女性運動員的九倍,耐力訓練選手,如馬拉松、長泳、自行車、籃球、足球選手,心電圖異常的比例高於舉重、摔角、拳擊等肌力性運動選手。@ (待續)

摘編自《你不可不知的另類健康法》 書泉出版社 提供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