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傳統民俗文物

北市.中山大同.臨濟護國禪寺.圓山公園.大龍峒保安宮

上次帶小東搭捷運出遊,前往劍潭,參觀附近的圓山水神社。路經圓山站時,望見車站附近「臨濟護國禪寺」的大殿已修復完畢。一時心動,想回程時順道一遊。不料回程時,小東卻不肯下車,嚷著要直接回家,於是只好作罷。

今天又帶小東搭捷運出遊,探訪上次未竟的旅程-臨濟護國禪寺及順訪附近的古蹟。圓山站附近有不少古蹟,東側有臨濟護國禪寺、圓山遺址及圓山別莊,西側則有台北孔廟、大龍峒保安宮。

抵達圓山站,就近先參觀車站附近(玉門街9號)的臨濟護國禪寺。臨濟宗護國禪寺是日據時期台灣唯一冠以「護國」之名的佛寺。第一代住持日本僧人庵玄秀禪師受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邀請,於 1899年(明治3年)來台弘法,總督府特別撥款興建臨濟護國禪寺,於1911年(明治44年)完工。

臨濟護國禪寺位於當時台北市第一座大型公園「圓山公園」的旁側,台灣神社就在附近不遠的基隆河對岸山麓,可見臨濟護國禪寺在當時受到台灣總督府重視的程度。禪寺最初完工的建築,包括了本堂(大殿)、庫裡(廚房)與山門。如今本堂及山門都已被列為市定古蹟,並依其原貌修復完工。

護國禪寺的山門採歇山重簷式,與東和禪寺的鐘樓造型相似,都是台灣少見的日本江戶時期的寺廟建築風格。護國禪寺的山門以木構為主,屋頂覆以日本黑瓦,屋脊收頭的鬼瓦,日本鬼面的造型,據說有驅魔的象徵意義。

臨濟護國禪寺的大殿,也是採歇山重簷式的木構建築,鋪日式黑瓦,屋脊置鬼瓦,是目前台灣最大型的木構寺廟建築。大殿的修復工程,費時兩年,耗資上億,檜木取自台灣宜蘭,屋頂黑瓦則來自日本名古屋。

大殿才剛完工不久,殿內裝潢尚未完成,所以未開放參觀內殿。木造的大殿結構,散發出濃郁的檜木香。大殿基台的石欄杆,柱石上刻有日本人的姓名,這並非指捐獻者姓名,而是往生者的姓名,如同墓碑,環繞於大殿,祈求神佛的庇護。這是臨濟護國禪寺大殿頗為特殊之處。



臨濟護國禪寺山門。


臨濟護國禪寺大殿。


石欄杆刻有日本人姓名。



——————————————————————————–



圓山公園的老榕樹

離開臨濟護國禪寺,原本打算直接前往大龍峒保安宮。小東看見禪寺旁的圓山公園,有綠樹草坪,吵著說要去公園玩一玩。於是只好改變行程,先逛公園。

圓山公園是台北市第一座大型公園,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不過際遇較為滄桑。戰後,一度被移作為美軍駐台顧問團的辦公用地;台美斷交後,美軍撤走,才又變回公園,不過老樹已所剩無幾。

現在的圓山公園,景觀以草坪為主,而靠近臨濟護國禪寺的區域卻保有一些老樹,可能是圓山公園闢建時遺存至今的。

小東高興地在公園的大榕樹下玩沙土,賴在這裡不走。小東起勁地玩沙土,讓我彷彿看見自己童年時在樹下玩沙土的情景。我小時候喜歡爬樹,於是一時興起,露兩手,爬榕樹給小東瞧瞧老爸的英勇模樣。才爬兩公尺高,小東卻嚷著說危險,勸我趕快下來。我只好放棄。

1923年(大正12年),台灣總督府為歡迎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在圓山公園旁建造了一座面積二萬三千坪的「圓山運動場」,可容納觀眾2000人,是當時台北市面積最大的運動場。戰後,國共內戰及美蘇冷戰期間,運動場成了美軍顧問團的倉庫用地,堆放各種援台物質。直到美軍撤出台灣後,才改建成為今日的「中山足球場」。



小東遊圓山公園。


圓山公園舊照片(日據時期)。

——————————————————————————–



大龍峒保安宮(二級古蹟)

終於離開圓山公園,前進大龍峒保安宮。保安宮位於哈密街61號,就在台北孔廟旁。本來可以連訪兩處古蹟,因為孔廟正在整修,預計九月初才會重新開放,所以今天只能參觀保安宮。

保安宮始建於清嘉慶9年(1805年),費時25年,至道光10年(1825年),是福建同安移民所建造的寺廟,取名「保安」,有「保佑同安人」的意義。

保安宮,又稱「大浪泵宮」。大浪泵,是大龍峒早期的地名,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居住地,郁永河《裨海紀遊》記為「巴琅泵社」。後來的《番俗六考》、《諸羅縣志》等文獻則記作「大浪泵社」,應平埔族Pourompon的音譯的差異。「泵」是指投石入水的聲音。

康熙48年(1709年),墾號陳賴章入墾台北盆地,福建同安人移民來到大浪泵,改地名為「大隆同」,有「同安人在此地大隆興」的寓意。後來,此地人才輩出,高中科舉功名,於是將「大隆同」改為「大龍峒」,而沿襲至今。

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保生大帝原名吳本,又稱「大道公」或「吳真人」,明朝人,醫術精明,因治癒明成祖皇后的疾病,後來明仁宗皇帝賜以「保生大帝」的聖號,而被中醫界尊為祖師爺。

台北市的寺廟無數間,其中僅有兩座寺廟被列為二級國家古蹟,一是艋舺龍山寺,另一間就是大龍峒保安宮了。保安宮擁有兩百年的歷史,不是台北最古老的寺廟,而所以能夠成為國家二級古蹟,在於歷任住持能用心妥善維護。

日據初期,保安宮曾被徵收為大龍峒公學校使用,一度缺乏維護而逐漸凋弊。所幸1917年(大正6年)進行重修,廟方嚴謹考究,而保存了保安宮清代以來的建築傳統風格。

保安宮最近一次大修是1995年(民國84年),廟方審慎以對,歷經七年慢工整修,使今日的保安宮仍大致維持著大正6年時的舊貌。



保安宮前殿(三川殿),屋頂採 「假四垂」形制。


正殿外圍的走馬廊,二十根石柱構成的簷廊。

——————————————————————————–



大龍峒正殿,祀奉保生大帝

保安宮代表著清代台北盆地寺廟建築藝術的上乘水準。走在保安宮內,廟簷、殿柱、廊道、飾窗,隨處都可以發現令人感動的建築元素。台灣寺廟的一些重要建築藝術元素,例如石獅、龍柱、彩繪、剪黏、交趾陶,都可以在保安宮看見清代以來的精緻作品。

不少台灣近代著名的匠師,都在大龍峒保安宮留下作品。例如,台灣寺廟建築的著名匠師之一陳應彬,其重要的代表作品即是大龍峒保安宮。又例如,保安宮正殿圍牆的壁畫為台南名匠潘麗水的代表作品,正殿內左右牆上的「龍吟」、「虎嘯」交趾陶壁飾,為陶匠洪坤福,創作於1919年(大正8年)。

過去台灣寺廟常見一種特別的營造方法,即是以廟的中軸線為界,將左右兩邊發包給不同的工匠師傅建造,俗稱「對場」或「拼場」。雙方匠師採相同的尺寸標準,以維持建築的整體感,但細部作工,如剪黏、木作、雕刻、彩繪的形狀、樣式、手法則各盡所能,互較高下。工匠師傳為維持自己的名聲,勢必全力以赴,甚至不惜工本。1917年保安宮大修時,大木結構即是由名匠陳應彬與大稻埕的郭塔互相拼場,結果最後評選,由陳應彬勝出。



正殿外牆壁畫(潘麗水作品)。


正殿內左牆「龍吟」交趾陶壁飾。


右牆「虎嘯」(洪坤福作品)。

——————————————————————————–



保安宮鐘樓,建於光緒14年(1888年)

保安宮可說是台灣寺廟「對場」的類型寺廟。除了上述的陳應彬與郭塔大木結構「對場」之外,保安宮前殿(三川殿)屋脊上的剪黏裝飾及屋簷下水車堵的交趾陶雕飾,則是陶匠洪坤福(左簷)與陳豆生(右簷)的對場作品。

此外,東廂廊屋頂的鐘樓、西廂廊屋頂鼓樓也分別是由不同匠師所承包,互相拼場,設計各具巧思。

相較於艋舺的龍山寺,大龍峒的保安宮則多了一分寧靜,沒有龍山寺遊客紛沓、煙香繚繞的熱鬧喧擾,只見零星的香客及遊客而已,所以我就讓小東從背架下來,在廟埕內活動,不必擔心他會撞人或被人撞倒。

保安宮的古蹟建築之美,還是很能吸引國外觀光客。我停留的時間,就遇上幾名日本及歐美觀光客慕名前來保安宮參觀。前些日子看新聞,也有中國大陸的觀光客整團前來參觀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所以較為冷清,可能是因為寺廟周遭的環境所致,這裡缺乏商圈及人潮。相較之下,龍山寺位於萬華,曾經繁華一時,雖然如今已不是主要的商業區,但傳統店鋪的市場機能仍然發達,附近也較多休閒娛樂場所,所以較能吸引各種遊客。保安宮附近的街道顯得冷清,而保安宮又緊鄰孔廟,文教氣氛較濃,也較不適合發展成為熱鬧的商圈。

我卻喜歡孔廟與保安宮所構成的整體氛圍。孔廟在整修,下次還可再來一遊,再細細品味保安宮。今天停留的時間不算短,認真觀察,卻無法專心觀賞古蹟,得瞻前顧後,深恐一沒留意,小東就突然不知溜(或鑽)到哪裡去了。



右廂廊,典雅的紅磚廊柱。


小東愛抽籤。


這不是古蹟,是自動販賣機。

——————————————————————————–

旅遊日期:2008.07.21(寫於2008.07.24)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w.tonyhuang.idv.tw/ @



孔廟外牆。


萬仞宮牆。



保安宮三川殿石獅。


嘉慶14年(1809年)石獅。


母獅的造型與公獅相似。



三川殿左脊的剪黏及屋簷下的水車堵。


水車堵,陶匠洪坤輻的作品。



三川殿的右壁堵虎嘯,嘉慶時代的建築作品。


壁堵螭虎團爐石雕窗。嘉慶16年(1816年)。



東廂廊,古樸素雅的磚柱。


精緻的泥塑窗飾。



鐘樓。


鼓樓。



日據時代的保安宮,與今日的保安宮外觀大致相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