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與文學:桃子腳的故事
桃子腳是閩南語的古地名,現在的那裡早被改了名,換了姓,叫做柑園——位於臺北縣的三峽和樹林的交會之處。初知此地,「桃子腳」這個名字讓我笑了良久,當下只覺一蠢字,腦海中浮現出一棵長腳的巨桃對我憨笑,之後才在一片歡愉中聽到當地的老者忙不迭地說道:「當初的柑園地區常是來往旅行者、從商者歇腿的地方,不知地名,但知其中有一巨桃樹予人休息,因以為號焉。」
當時去到柑園,是去那拜訪一位賢者——王秀雲校長。在教育界頗有聲譽的她,為了栽培莘莘學子而在外辛勤工作了幾十餘年,不過原可謀求更高職位的她一直有個夢,就是在自己生長的故鄉,創辦一所學校,積四十年之經驗,以自己的方法,教育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長的「故鄉學弟、妹」。
校長是柑園人,略帶深色的皮膚、矮小的體型和爽朗的性格,凸顯了她的鄉下背景。那天的訪會,她用她洪亮而豪邁的聲音(她有些許重聽,總以為大家都一樣聽不見,故說話特別有魄力),告訴我們她的教育理念。她認為,台灣一直在進步,不停趕上世界的腳步,但回頭卻驚覺,為了那些現代化的假象,我們新一代的子弟,慢慢的把鄉土文化的「根」淡忘了。會談中,王校長不斷提起文化的根,強調失去了故有文化,台灣只會在國際的浪花下載浮載沉,只會在世界的巨洪下隨波而流,而永無安身之日,所以她想用自己的雙手建造一所鄉土、人文意識的啟蒙所。
是啊,在國際的衝擊之中,時下年輕人多追求流行,趨附時尚,台灣已從農村步入了現代化文明。然而反觀我們鄉土中遺留下的文化痕跡,卻也在人們的淡忘中日漸鏽蝕,在孤獨中走入歷史,現今有多少人願意挺身捍衛這些文化遺產?大約只剩老人家罷!王校長見此趨勢,於心不忍,不忍其生長的土地受人遺忘。於是,校長她著手於新一代學子,望以教育喚起台灣人對土地的熱忱,創辦了桃子腳完全中小學。
現在桃子腳落成於柑園一帶,在校長的努力和師生的用心之下,充滿了社區的根、鄉土的情,還有人文的美,在追隨現代的社會下成了保衛文化遺產的中流砥柱,望在多年以後,來自這裡的校友能一個個開花結果成為載滿鄉土文化情感的桃子,把校長復元本土文化的種子廣泛的播散至大家的心中。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抗拒時代而力挺鄉土的女鬥士的傳奇,桃子腳的故事。校長她能,你也能,效點滴之勞終能結出美麗的果。現在的桃子腳,不只是個地名,更不會是一個好笑的名詞,而是代表著鄉土的「希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