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的《改革歷程》
已故的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是黨內少數改革派之一。他支持民主、主張政治與經濟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有一定的貢獻,卻因在六四事件中表達對抗議人士的同情,而遭中共黨內強硬派整肅,後被軟禁在家長達十六年,直至死亡。一本根據趙紫陽生前口述錄音整理的新書《改革歷程》(Prisoner
of State),最近在香港熱賣,這本書除了闡述趙紫陽對西方民主制度的信念之外,也引發人們思考現今中國經濟與政治制度的良窳問題。
經濟改革的設計師
六月二十九日,《商業週刊》刊登國際資深作家英卡迪歐(Pete Engardio)的評論文章〈中國──回顧錯失的機會〉(China: A Look Back at
a Missed Opportunity)。作者表示,「趙紫陽是中國幾項主要經濟改革的設計師,他預見中國經濟模式的問題,主張實施以政治改革為基礎的經濟改革。」
英卡迪歐指出,「趙紫陽認為貪污猖獗是中共政治制度的結構性缺失。中共的極權統治與過分干涉企業,不但削減公平競爭,也為不同層級的官員創造受賄的大好機會。」趙紫陽曾在日記中表示,「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方案是持續強化改革,並區隔政府與企業」,「為了整治貪污,必須施行政治改革」。
鮑彤原為趙紫陽的助手,在六四事件後被捕。圖為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七日,鮑彤在家中接受境外記者採訪。在過去的二十年,鮑彤只在監獄中或是家裡軟禁中度過。(AFP)
《改革歷程》這本新書由鮑彤的兒子──鮑樸等人編譯。鮑彤原為趙紫陽的助手,在六四事件後被捕。這本書引發人們思考──如果認同西方議會民主是最佳政治制度的趙紫陽今天仍然掌權,中國的政治制度會是什麼樣子?
儘管鄧小平獲得大部分經濟改革的口惠,但是,趙紫陽卻是促成中國幾十年來快速成長幾項重要改革的主要推手。他力抗幕後的反對力量,提倡農業改革、外國投資和沿海省份的經濟開放。這本趙紫陽回憶錄也拋出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如果他當時能施展其政改理念,今天的中國經濟會是什麼樣子?
鮑樸說,「也許趙紫陽對於經濟改革的最大貢獻是使其步上軌道,並排除共產黨思想體系對於資本主義的異議。」鮑樸指出,趙紫陽對民主的信念與思想體系無關。「他是務實的領導人,總是尋求真實世界的解決方案。」
預見結構性缺失
根據趙紫陽生前口述錄音整理的新書《改革歷程》在香港熱賣,這本書由鮑彤的兒子──鮑樸等人編譯。圖為二零零九年六月四日,鮑樸在外國記者會上發言。(AFP)
鮑樸表示,「當趙紫陽開始口述回憶錄時,他知道自由市場經濟是中國突破轉捩點的方法。但是,他擔心如果沒有政治改革,市場經濟會造成更多的社會不公。」
趙紫陽對中共結構性缺失的關注,在今天看來似乎有先見之明。從中央到地方的共產黨官員仍把持大多數產業,而法院對權力濫用的現象無所作為。國營銀行仍是疏通大多數中國儲蓄到大型國營企業的管道,這些國營企業卻排擠比較有活力和創造力的私人企業。同時,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已經成為中共領導層的主要隱憂。
現今的中共領導人承認,目前的經濟模式具有這些缺失,亟待改進。然而,正如趙紫陽在二、三十年前所瞭解的,如果沒有政治改革,我們有理由懷疑這些缺失能否改進。
或有更多的趙紫陽
彭博(Bloomberg)新聞六月十七日發表華爾頓(George Walden
)的評論文章,作者稱許趙紫陽在中共體制內思索民主的難能可貴,讓中國民主展露一線曙光。
華爾頓指出,一直支持政治和經濟改革的趙紫陽知道,市場經濟意味著更多貪汙。這需要更多新聞自由、獨立的司法權和法治才能加以制衡。趙紫陽認為,西方民主制度是現有最好的制度,儘管過渡時期可能很長。在中國這樣大的國度裡,突然傾向多黨制度可能會帶來動亂,就像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下的俄羅斯一樣。
趙紫陽願意思索民主,是這本書中最令人驚訝的部分。對於一位前任中共總書記而言,認同美國式民主就像美國共和黨的退休領導人認同列寧一樣的困難。
趙紫陽的經歷不管如何悽涼,總是提供了一線希望。這種希望在於具有慈愛之心和開放胸襟的某個人,能從共產政權的邪惡和蒙昧中脫穎而出。在獨裁國家裡,改革只能依賴民眾起義或制度內的開明領導人。趙紫陽對民主改革的嘗試受到殘酷的打擊,但是──誰知道?──也許將來會有更多的趙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