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打造公民社會 帶領社區參與公共事務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漪晴台灣台北報導)台灣社區大學發展始於1998年,第一所社大「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成立後,各地興起辦理社區大學的風潮,如今12年過去,社區大學與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已有百校規模,學員總人數接近30萬人。

嘉義市社區大學的陳麗玉,4、5年前進入社區大學選修「棉紙撕畫、魔力繪本、多元文化。」等課程,因為學習認真、全心投入學校服務,成為繪本故事媽媽,更被嘉義市社大網羅躍升為「串珠」課程老師,「學員變老師」的實例給了學員更多的思考與信心。

陳麗玉說:「由學員到老師的這條路,走得有些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在社區大學,有更多的管道可以舒展,學員的理想與抱負可以到這塊園地發揮。」

山線社大劉坤秀自台鐵司機崗位退休,進入社大學習、當志工。他70歲開始學拍紀錄片,作品「戀戀東勢支線」主題就是他一直開到停駛的路線。這部片在全國社大參與紀錄片計畫的作品中得到最高獎項,接著參加台灣誌影展也拿下特選獎。

多元議題積極參與

高雄旗美社區大學的農村型社大定位清晰,標榜「向農村學習、讓農村學習」,致力發展農村教育,並且積極投入紀錄、傳承農村的生活智慧與傳統文化。在台北縣的永和、板橋及蘆荻社區大學,關注新移民女性的生活與教育,成立識字班作為起點,投入志工、形成互信關係,協助新移民姊妹的自立與互助,乃至生活中許多風險與陷阱的保護網絡。

來自泰國的邱雅青,從永和社大中文班出發,社大學習過程讓他開闊了視野,雅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能為新移民姐妹發聲、站出來,之後加入了南洋姐妹會,傑出的表現還獲得了「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之「卓越貢獻獎」。

因為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台北市文山社大學員鄭景隆無心插柳、持續抽絲剝繭,使景美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十五份遺址」考古據點重見天日。而文山社大也扮演起整合十五份遺址資料,推動紀念館興建、學術研討會和相關活動,捍衛十五份的重責大任。

在地力量改變社區

「打造公民社會」是社大工作的另一重點,也是終極目標。社區大學主動與社區居民產生連結,開課吸引學員之外,也扮演帶領社區參與公共事務的火車頭,希望人人對於公共事務懷有責任感及參與精神。
台東的南島社區大學,結合在地的環保及社團組織,不斷發聲、擋下東海岸的不當建設開發案及核廢問題。北台灣有十餘所的社區大學共同參與「淡水河守護聯盟」,並擴大至台北盆地的所有主要大河。

宜蘭及羅東社區大學連同社區居民與師生,搶救雙連埤的原生種水生植物,並有學員林崑陵將自家養鴨場土地轉型捐出,由社大邱錦和老師帶領水生植物尋奇班的學員協助,將養鴨場改為水生植物復育的基地,目前已有9個可食性的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生態池,成功保留了雙連埤中瀕危的珍貴植物,易地重建生態系統,也是社區大學與社區民眾的生態教育園區。◇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