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矜:自我調適的良方
西諺有云:「遇到醫生無法治癒的病,你可以自己開休息、快樂、節食這三個藥方來治療。」對待身體的病痛是這樣,心理的病痛亦復如此。
職場工作上,依努力的程度給予報酬,按理說「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是正理,但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難免有僧多粥少、分配不公之處,這時報酬與給付不對等,或者與當事人的預期落差極大時,就容易心理過意不去,心結處處,抑鬱寡歡,愁眉不展。
遇到這種「自謂不公」的情況怎麼辦?在外在客觀情況未改變之前,我們首先應自我調適,畢竟「解鈴仍須繫鈴人」:一、想想做事的初衷,我是為貢獻所學、服務大眾,還是賺取報酬、養活家計,抑或兩者皆是?如果工作的目的已經達到,何必在意職務加給或升等獎勵等額外的好處?額外的收穫,必然有額外的付出,不是有人說過:任何掌聲的背後,也都要用自己的德去交換的嗎?
二、想想做事的方式,行所當行,你按照正確的方式做了嗎?工作的給付報酬,來自服務的質與量,兩者形成數理上「若且唯若」的關係,也就是應為善性循環、互為因果。光想報酬、忽略服務,或者兩者給付不對等,都是不行的,應當「趟」出一條正確的路出來!
三、忘掉最後的結果,不管結果是人所意料的光鮮亮麗,還是自我沈穩的心安理得,一概都忘卻腦後,只偶而淡淡回味,因為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不能耽溺眼前,要體現恢弘的氣度!
其實自謂不公,往往都發生在常人中那點既得利益無法獲得滿足的情況下,例如未獲拔擢升官、如願加薪發財,為名為利的心割捨不下。抽絲剝繭、冷靜思考,還可從兩方面細看這個問題:一、「我得又如何?」一般人的認識:「長江上兩艘船,一艘載名,一艘載利」,名利看似很重要,但實際上,莫說百年,離開職場或退休後,兩者復歸塵土。
二、「真應該我得?」你覺得你的能力強、本事高,你認為你應當理所當然得到你應該得到的一切東西,可是往往事與願違,這其間有自己認知上的落差以及人所未知的因素,難盡如人意。
當遇到境遇不遂時,自我調適的良方之一是「休息」,是要我們放棄攀緣的心,回歸初衷,找回單純;其二「快樂」,不要妄自菲薄,多想自己的「是」處,肯定自己;其三「節食」,就是勿放縱,要做到「忍」—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或甚至根本不覺氣恨、委屈,體現更高境界的作為。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