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新紀元】天上來的鼓 製鼓師傅梁正穎談傳統製鼓

文、攝影 ◎ 王金丁
font print 人氣: 10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5日訊】有三十年手工製鼓經歷的製鼓師傅梁正穎告訴我,一位老和尚打了他的鼓之後說:「這鼓是天上來的。」這話引起我的興趣,問他有什麼涵義,梁正穎輕淡的說:「我想就是打出來的鼓聲很細很柔,像仙樂一般,能夠傳達打鼓者慈悲的心境。」

製鼓師傅梁正穎自承襲有七十多年製鼓經驗的岳父黃秀邦的衣缽以來,已有將近三十年的經歷,站在梁正穎的製鼓廠裡,除了聽到一陣乒乒乓乓的敲打聲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年輕師傅身體在空中彈跳著,不停的用雙腳踩踏著鼓皮。梁正穎說:「這樣在鼓皮上面踩踏一天下來,已經從台北跑到台中了,這個踩鼓的動作一般人看來,可能是最辛苦的,其實,你問那些師傅,踩鼓算是最輕鬆的了。」

製鼓過程繁雜,梁正穎都是以手工製作,包括細微的打洞、穿繩索都是有要領,繩索拉不緊也不行,過程少一項都不行,要一步一腳印的做。


製鼓師傅梁正穎專注的神情。

製鼓的過程裡,調音算是很重要的工作,須要真工夫,踩鼓皮又須配合著調音。梁正穎特別提到踩鼓,他說,要在鼓皮上用力的踩踏,把鼓的彈性踩出來,然後繃緊鼓皮,再踩踏,這個動作需要反覆好幾次,為的就是要讓這些鼓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梁正穎表示大鼓、小鼓都要調出它們不一樣的音址。


製鼓過程繁雜每個細節都不能疏忽。

「剛踩時會煩燥,踩到後來你就學會踩腳步,會有節奏感,就會感覺輕鬆。踩鼓時要帶著歡喜的心情,要是心情不好,打出來的鼓聲就會讓人感覺很煩燥。」梁正穎拍了幾下鼓皮說:「所以我跟我的學徒都帶著輕鬆的心情工作,像遊戲似的,誰打了我的鼓都會感覺很高興。」

每一個鼓都經過細心的調音


幾個鼓置放鼓架上,琥珀色的鼓身襯托著白色鼓皮,感覺鼓聲就要被打出來似的。

鼓廠裡一排站立著等待調音的大鼓,旁邊牆壁上晾掛著幾個穿著繩索的鼓皮,另一邊,梁太太正忙著在做好的鼓面上蓋上證明章。幾個鼓置放鼓架上,琥珀色的鼓身襯托著白色鼓皮,感覺鼓聲就要被打出來似的。

有幾位客人在「鼕鼕」的試著鼓聲,梁正穎告訴我說,他的顧客儒家、道家、佛家都有,來的什麼顧客就知道要的是什麼鼓,「你是南管來的,南管就是要硬質的音;醒獅團的來,要的是龐大的音;修煉的方丈要的是柔的音,要雄厚的,幾個鼓一起在佛寺裡面打,鼓聲更不能刺耳。」


梁正穎敲著鼓說鼓聲可以淨化人心。


梁太太正忙著在做好的鼓面上蓋上證明章。

調音須要有經驗的師傅,鼓皮經過踩踏以後,要能聽出音址到了哪個地方,梁正穎細緻的比劃著說:「鼓皮踩了以後,聽起來假如音址沒褪掉,就是踩夠了,假如踩了後音址褪掉了,那還得繼續再踩,還要繼續調音,就是這麼簡單。」

台灣到處都能看到廟會,常常會聽到各種敲鑼打鼓聲。梁正穎說,獅陣、龍陣、跳鼓陣、宋江陣、花鼓、南管、北管、戰鼓等常常出現,要依照不同的鼓去調音:「這些大鼓、小鼓都要調出它們不一樣的音址,廟會用的鼓跟佛寺用的就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佛寺的鼓聲須要飽滿柔和,廟會的鼓就要響亮熱鬧,所以每一個鼓都要經過細心的調音,有經驗的師傅才能分辨不同的鼓聲。」他還特別說明,台灣是海島型國家,氣候比較潮濕,音址要昇華一點,才能適應世界各地的環境。

能踩破一個鼓 賞你五萬

生皮進廠後,用大刀割下須要的鼓面的寸尺,割皮時需要一個人拉、一個人割。梁正穎說,割皮的工作看似簡單,卻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要順著手勢一鼓作氣完成,割壞了就浪費整張牛皮。接著再把外面的牛毛、裡面的脂肪去掉,曬一個禮拜後,再陰乾三、四天,再浸水,當然這期間就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了。


要在鼓皮上用力的踩踏,把鼓的彈性踩出來。


 
削皮的工作也考驗師傅的功力,削皮就是把脂肪去掉,整片皮都要削出同樣的厚度。梁正穎說,用力太大也不行,太輕也不行,就是要使暗力,因為刀很銳利,稍微一壓迫,牛皮就破掉了,削皮技術講究熟能生巧。「不能說這邊厚那邊薄,同樣厚度的鼓打出來的音址才會一樣,這就是工夫了,太厚的話,聲音會被悶住,沒有彈性;牛皮較薄的地方,表面張力不對稱,它會破掉。為什麼我的鼓都要踩、要踏,因為萬一我削得不好的話,在上面踩馬上啪一下,鼓皮就破掉了。這樣才能保證高品質。」梁正穎笑著卻又嚴肅的說:「我告訴年輕的師傅,你要能踩破一個鼓,賞你五萬。」

心要很靜才能打出風雨雷鼓

梁正穎特別為我敲了幾種不同的鼓,他認為鼓聲可以使人心靈沉靜。在談到鼓聲時,他顯得意氣風發,彷彿把各種鼓都喚到了眼前了:「大鼓陣,鼓聲不會很硬,它要能聽遠,有旋律感;假如是開路鼓又不一樣了,聲音較高較尖,但它也要聽遠,會刺一點;要說到醒獅鼓,就是戰鼓,是大型的鼓,它的聲音要很高,嘎嘎叫,所有周圍都聽得到,但遠方聽不到;再說廟鼓,聲音聽遠,砰、砰,但打起來要分明,它打的是風雨雷鼓,風要有風聲,雨要有雨聲,雷要有雷聲,當然心要很靜才能打出那些聲音。」


一般佛寺的鼓聲須要飽滿柔和,廟會的鼓就要響亮熱鬧。

梁正穎拿起鼓槌輕輕敲了幾聲說:「人一生中有順暢,打起來鼓聲很柔,很好聽,當你遇到逆境時,是不是風雨雷都來。假如你一生沒有修行,就永遠鬱抑,修了就順暢,我覺得鼓有這一層意義。」

梁正穎在製鼓的過程中,仍然不斷研究,突破技術;以前的鼓都是紅色的,他覺得一成不變,後來他製作的鼓就維持原木色,他說:「全台的鼓用原木色是從我先做出來的,我覺得製作的鼓要真實,原木色看起來較有價值感,鼓除了擊打以外,也可以拿來觀賞,現在的寺廟蓋得美輪美奐,吊一個紅紅的鼓在那裡,感覺單調。」

一生做了最多的鼓

梁正穎又談起一神奇的事。有一年,他遇到一個國際巡迴演出的藝術團體大筆製鼓訂單,他必須在三個月內做出一百二十塊鼓皮;過去他一個月最多只能做十塊鼓皮,而一塊皮就要一隻牛,其中還要淘汰掉不合格的,而且還要氣候能夠配合,那時已經要過年了,冬天太陽少,但是他準備跟它賭一賭。

等他承接下來後,神奇的事卻發生了。他說:「曬牛皮時,前面那個村莊在下雨,後方也下雨,四周都下雨,就只有這裡沒下雨。牛皮不能用烘的,一定要日曬,我從沒遇到這種情況,連客人都說,附近都在下雨,怎麼你們這裡沒下雨?」


原木色看起來較有價值感,鼓除了打以外,也是一種觀賞的藝術品。


 
奇怪的是牛肉的銷量也突然增多,所需的牛皮也在第一個月就要準備齊全了,結果供應來的都是他要用的黃牛。談起這件事,仍然難掩幾分興奮,他說:「一百多張牛皮,我的身體也要能耐得過去。我過去一天最多只能削兩、三隻牛皮,超過四隻就太累了,結果第一個月我竟然削了一百多件……」


梁正穎說每個鼓我都用心在做,每個鼓都有它的生命。

他欣慰的望著我說:「結果我們順利完成,如期交鼓了。每個鼓我們都用心在做,因為每個鼓製作完成就有了它的生命。」至此,我才瞭解那老和尚說的「天上來的鼓」的意義了。

近年「美國神韻藝術團」來台巡迴演出,梁正穎去看過兩次,舞台上打出來氣勢磅礡的鼓聲讓他感動得落淚,他告訴我說,他現在更深層領略了「天上來的鼓」的涵義。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68期【百工巡禮】欄目 (2010/04/15刊)

本文連結: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美國第一名嘴塔克·卡爾森因敢言遭封殺;前美國之音總監之子成保守派媒體鬥士;聯手川普馬斯克堅守媒體真相陣地。
  • 陳雲裳福慧雙全、進退自如的一生,既有雲霞蒸蔚的絢麗多姿,又有光風霽月的明淨清爽……是遠比娛樂圈的緋聞婚變更適宜年輕姑娘眺望的風景。
  •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迪士尼改編成頗具女權色彩、實現自我價值的超級英雄。而神州千古傳頌的木蘭則是忠孝節義、智勇雙全、賢淑高潔的化身。雖然戰功赫赫、封為尚書郎,木蘭還是辭官隱退,回歸傳統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一知識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聰。他小時候跑去看過槍斃「反革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種場面,「回來吃不下飯。」
  •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 李歐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腦溢血過世,橫跨十八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
  • 白先勇: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比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
  •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 ── 夏濟安、夏志清 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 《小鹿斑比》迪士尼經典動畫片幕後英雄、華裔動畫家黃齊耀2016年以106高齡去世。今天是他108歲的誕辰,谷歌搜尋引擎的網站首頁特別以簡短的動畫向他致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