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依據台灣行政院主計處2006年一項未公開的製造業普查資料,該年度我國製造業生產總額為七兆三二一○億餘元,當中海外生產金額約三兆二二一三億元,而在「港澳中國」地區的生產金額約一.九兆,佔六十.五%,亦即台灣製造業台灣接單、中國生產部分,高達所有海外生產訂單金額的六成。
日前經濟部統計處公布今年3月台灣製造業海外生產比重首次突破五十%;對照2006年的數字,在台灣對中國依存度日益提升的現在,製造業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比重,恐怕早已超過六成,因此引發的結構性失業與消費衰退等問題,更加令人擔心。
主計處每五年會進行一次製造業普查,最近一次是2006年。此數據的來源,是主計處委託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惠玲所做的「台灣製造業對外投資、全球化與產業升級」研究報告,其中引述主計處調查而未公開的製造業普查資料。
報告指出,中國顯然是台灣最重要的對外投資與海外生產地區,此種高度集中於中國的對外投資活動,為全世界少有的現象。報告也建議,為避免高度集中所帶來的投資高風險,台灣企業應該做的是全球佈局,以避免風險。
根據統計,2006年製造業光是在「港澳中國」地區生產的金額就達一兆九四九一億元,約佔製造業生產金額的二十六.六%,意即台灣製造業有超過四分之一訂單金額是在中國製造;以海外生產金額比較,在「港澳中國」地區的生產金額比重更高達六十.五%,排名第二的是「不含港澳中國的亞洲地區」,生產金額為七八八一億元,比率為二十四.五%。
其次,依據主計處統計,2006年台灣國內廠商於海外成立的生產工廠有二萬九八三○家,其中在「港澳中國」地區設置的就高達九○一三間,佔台商於全球設廠總數的三十.二%;第二名則是「不含港澳中國的亞洲地區」,共七三七三家,比率為二十四.七%。
就各產業於中國設廠的比例來看,像是「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電力設備」、「汽車及其零件」與「家具」業,皆超過九成,其他如「紡織」、「皮革、毛皮及其製品」、「塑膠製品」、「非金屬礦物」、「基本金屬」、「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則超過八成五。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