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2日電)年僅18歲就隨部隊來台的阿兵哥張鳳岡,因緣際會踏上行醫路,他曾在烏坵和越戰砲火下搶救無數生命,在花蓮偏鄉行醫救人無數,一直到81歲高齡才選擇退休。
張鳳岡回憶起當年從大陸隨部隊來台灣時情景,「還來不及和家人道別就離開家鄉,從此和家人斷了音訊。」
40年後他才輾轉從親友口中得知,母親曾追到火車站送行,「但是當時已搭火車離開,沒想到這一錯過,就是生死永別」,張鳳岡講到這段往事時,不禁紅了眼眶。
老家在大陸江蘇無錫的張鳳岡,於民國38年5月抵達台灣後,因部隊嚴重缺乏醫療人員,再加上他對醫療工作有興趣,民國41年參加軍醫訓練班,開始踏上行醫路。
經過1年半訓練,分發到部隊負責醫護工作,但沒有執照無法執行醫師工作;為了能夠真的成為1名濟世的醫師,他決定報考國防醫學院,在接受4年半專業醫療訓練後,終於從阿兵哥變成1名合格醫師。
張鳳岡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於民國51年分派到金門烏坵鄉守備區服務。他說,當時烏坵屬於前線戰區,仍時常有大小戰事,大坵和小坵兩座島的總面積不過1.2 平方公里,除少數居民外,絕大多數都是反共救國軍,可是島上只有他1名醫師。
他包辦烏坵兩座島的所有醫療工作,不論是婦女難產、外科開刀或截肢手術,樣樣都來,甚至還要兼任法醫,協助軍方相驗工作。
在烏坵服務時,讓張鳳岡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為1名急性闌尾炎病患開刀的驚險過程。
當時因病情相當緊急,只能硬著頭皮開刀,自己包辦開刀器械、消毒和全身麻醉等所有工作,張鳳岡說,沒想到手術進行到一半時,麻醉藥效竟然已經消退,看到病患痛著醒過來,他慌忙脫掉手套再進行麻醉,還好病患在手術後逐漸康復。
烏坵前線行醫還不算是最驚險經驗,民國59年越戰期間,他奉派隨援越醫療隊前往越南戰地服務。張鳳岡說,他們在越南平順省潼毛縣村落工作時,有一天突遭攻擊,大家躲進宿舍樓梯間,連大氣都不敢喘,當時越共在屋外巡邏,他還可聽到越共講話聲音和腳步聲,幸好沒有進屋搜索,幸運逃過一劫。
張鳳岡在軍隊行醫45年,66歲退伍,選擇到偏僻的花蓮玉里鎮,進入鴻德醫院繼續行醫,民國88年慈濟基金會承接鴻德醫院改為玉里慈濟醫院後,他仍選擇繼續留院服務,一待就是11年。
張鳳岡在玉里慈濟醫院期間,幾乎如同便利商店般,全天候深入社區部落出診。每天行程滿檔,在花蓮偏鄉服務10幾年下來,已是81歲的「老醫師」了。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行醫半世紀的張鳳岡期許自己,「希望未來在義診活動中,能再有機會服務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