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溫秀珍台灣桃園採訪報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再度來台,受「華文文學高峰會」之邀,將在北中南等地,和四十多位華人作家,進行多場論壇與演講,還獲頒元智大學的桂冠文學獎,並帶來了十多幅最新的水墨畫作,以及一部剛完成的實驗電影「洪荒之後」,讓台灣再度興起一波高行健熱潮。
日前在元智大學的桂冠文學獎典禮上 ,高行健提到,人生總是充滿了抱怨,也常生存困境中掙扎,但也總有一些奇蹟降臨,欣賞學生表演的雅樂佾舞,與許多文藝界的老友重逢,就是一個奇蹟。
鄭愁予提到,在1988年紐約與高行健一見如故,秉蠋夜談時首見作品「靈山」。「靈」是一切精神的起緣,是向上天的祈禱。高行健充分了解「靈」的內涵,書中用超現實的手法表達人對「靈」的追求,很特別的是以文字表達情緒,而非表現故事,在小說中首次讀到了詩的風格。當時,他即斷言「靈山」一定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果然不出所料。
劉再復自稱為高行健的「知己」及評論家,他提到高行健可謂是當代的「天才」,天才必須有獨創性、典範性及新的發明或發現,在原創性方面,高行健開創以你、我、他代替劇中人物的新文體,創作的18個劇本題材無一重複,同時兼具畫家、導演、翻譯等多重身分,具多元才華的他,最難得的是在當代中國大陸艱難環境中走出自己的路第一人。
高行健提到,有一個讀者曾對他說,讀完「靈山」後最感動的是其中的一句話「我什麼都不懂」。其實,人對環境、生命、宇宙而言太渺小了,20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受文學家尼采的影響,患有超人病,其實就是精神狂妄症。人只要回到原點,没有主義,不要妄想做超人,回歸到平凡人,尤其是知識分子,更要反省,自己對社會起到的是正面或反面的作用,我什麼都不知道,就是這樣。◇
鄭愁予
1933年出生 ,本名鄭文韜,河北省人,軍人家庭出身,現代詩詩人。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並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爾後陸續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並曾出任聯合文學社長。
〈錯誤〉一詩中「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的名句,是鄭愁予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曾有人以此詩將鄭愁予的詩風格歸類為婉約派,亦有人稱他為「浪子詩人」。
劉再復
1941年生,福建南安縣人。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評論》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八十年代,以〈論人物性格二重組合原理〉、〈論文學主體性〉等重要論文和《性格組合論》、《文學的反思》等著作,改變了大陸文學理論基本模式,斐聲於文壇。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客座教授。重要著作有《高行健論》和《红楼夢悟》等。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