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謙,字長遜,東莞郡莒縣人。小時候被親人趙伯符賞識。孫謙十七歲時,趙伯符當上豫州刺史,就引薦他當左軍行參軍,在職位上孫謙以能幹著稱。孫謙父親去世後,孫謙辭職,搬家到歷陽務農來養活弟妹,鄉里人都稱讚他們的親善和睦。南朝宋江夏王劉義恭聽說他的美名,就薦舉他當行參軍,孫謙先後在大司馬、太宰府裡當幕僚,之後被派到句容縣當縣令。孫謙當縣令期間清廉謹慎,記憶力強,被當地百姓稱作神明。
泰始初年,孫謙在建安王劉休仁手下任司徒參軍,因劉休仁推薦孫謙才幹,宋明帝提拔孫謙當明威將軍、巴東和建平兩郡太守。兩郡在三峽地區,蠻夷經常造反,以往總是用暴力將蠻夷鎮壓下去。孫謙將上任的時候,宋明帝吩咐招募一千名士兵隨行護衛。孫謙說:「蠻夷不肯臣服,只是因為對待他們太苛刻罷了,何必興師動眾,耗費國財。」堅決不肯接受。到了郡裡,孫謙廣佈恩惠,蠻夷很感激他,爭著送給他金銀珠寶,孫謙慰問勸勉他們之後原封不動的送還,沒有接納一件禮物。孫謙命令把被官府搶掠來當奴隸的蠻夷人口全部釋放回家,把攤派到當地百姓頭上的官員俸祿全部廢除。在孫謙治理下,郡裡太平無事,孫謙威信很高。治理三年後,孫謙被調回當撫軍中兵參軍。元徽初年,孫謙升任梁州刺史,但他推辭不去,改任越騎校尉、征北司馬主簿。建平王將要起兵叛亂時,忌憚孫謙倔強正直,借口有公務派他出使京師,然後作亂。建平王被誅殺後,孫謙升任左軍將軍。
南朝齊國初年,孫謙任寧朔將軍、錢唐縣令。他將煩冗的政務輕鬆決斷完畢,監獄裡沒有長期關押的犯人。卸任後,百姓因為他在職時不收禮物,就把綢緞裝上車,追上他要送給他,孫謙推辭不接受。孫謙沒有私宅,每次卸任後常借官府的空車、空馬廄居住。永明初年,孫謙任冠軍長史、江夏太守,因為擅自替代被削職下獄,不久被赦免,任中散大夫。齊明帝蕭鸞將廢海陵王自立時,想拉攏孫謙做心腹,讓孫謙兼任衛尉,賜給孫謙前呼後擁衛士百名。孫謙不願投靠蕭鸞,總是叫衛士散開。蕭鸞雖然不加罪,卻也不再信任孫謙,外派他做南中郎司馬。東昏侯永元元年,升任大夫。
梁武帝天監六年,孫謙被外派任輔國將軍、零陵太守。當時孫謙已衰老,但仍勤政不已,使百姓安居樂業。以前,郡裡發生了很多老虎傷人的事,孫謙上任後,它就絕跡了。到孫謙離任那天夜裡,老虎就又開始出來傷人。孫謙當地方官的時候,經常辛勤的勸勉督促百姓種田養蠶,務必使土地充分利用,因此地方收入往往超過鄰郡。天監九年,孫謙因為年老,被召回朝廷做光祿大夫。回來後,梁武帝稱道他的高潔,待以極不一般的禮遇。孫謙不顧年老,每當朝見時,還請求艱巨的職務。梁武帝笑著說:「朕需要你的智慧,不需要你的氣力。」天監十四年孫謙年過九十,梁武帝下詔說:「光祿大夫孫謙,以清廉謹慎聞名,滿頭白髮仍勤政不怠。孫謙年高體弱,應該予以優待。可賜給親信二十人,並給以攙扶。」
孫謙為官從小到老,歷任二縣五郡,一直廉潔儉樸。他床上蓋草遮風,冬天就蓋布被舖草蓆。夏天沒有蚊帳,他晚上睡覺時卻從來沒有蚊子,很多人覺的不尋常。孫謙年過九十,身體卻強壯的象五十歲一樣,每次上朝都比別人先到朝廷門口。孫謙致力於踐行仁義,德行遠遠超過一般人。侄兄孫靈慶曾得病在孫謙家寄養,孫謙出遠門回來詢問孫靈慶起居。孫靈慶說:「一向喝水冷熱不調,現在還口渴。」孫謙就趕走了妻子。有彭城乞丐劉融,快病死了卻無家可歸,朋友抬著他送到孫謙官舍,孫謙開放議事廳堂接納他。等劉融死後,按禮節出殯下葬,眾人都佩服他的義氣。晚年,孫謙頭上生出兩個肉角,各長一寸。
天監十五年,孫謙逝世,終年九十二歲。孫謙臨終時囑咐兒子們:「我從小就不以人間為念,所以自己做官並不想追求功名利祿。然而我做官卻經歷了三個朝代,還當上了兩個朝代的大官。像我這樣的資歷名望,也許死後朝廷會給予追贈和謚號,這些是朝廷的事。我要求你們在我死後就用二尺布包著我下葬,一切從簡。如果讓我看到靈車過於奢華,這不是我的志向。古人薄葬者,士安死後裹草下葬,王孫死後裸體下葬,這雖然是個人的節操,卻未免不近人情。現在我要求棺材能容下身體就可以了,墓穴能容下棺材就可以了。引魂幡上不得不寫上官位、鄉里,諸如皇帝表彰、壽命等內容都不必寫。靈床要租,裝靈床用席子。靈車用平常坐的車,別的東西都不用。」孫謙死後,他第二個兒子心靈手巧,就用編織細席裝靈床,用篾片做鈴鐺,雖然樸素卻美觀。梁武帝非常悼念孫謙,親自為他舉哀痛哭,賜錢三萬,布五十匹。
(據《梁書》)
轉載自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