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節編譯報導)俗語云,吃啥補啥,這是指在生理層面上;然而言語的力量,更不容小覷,因為它的確影響了人的心理層面。據德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看到或讀到與痛苦相關的文字,會引發人對痛苦的反應。
痛苦相關文字 引發痛苦反應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發現,與痛苦情緒有關的字眼,或多或少會讓人聯想到痛苦的感覺,因而感受到痛苦。
主持這項研究的德國耶拿大學(Jena University)心理學家懷斯(Thomas Weiss)教授表示,言語的確會影響人的心理。「我們發現語言對人的影響,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研究人員針對16名受測者進行了實驗,讓他們閱讀電腦螢幕上的文字,並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測量並記錄其當下的腦部活動。
研究人員使用了3組字彙:第一組與苦痛相關,如「折磨的」(tormenting)、「受鉗制的」(crampy)、「難以忍受的」(excruciating)等;第二組不直接和痛苦有關但會引發負面情緒,如「嚇死人的」(terrifying)、「令人毛骨悚然的」(horrible)、「令人作嘔的」(disgusting);第三組則較具有正面意思或不具負面意義,如「安撫」(stroking)和「擁抱」(cuddling)等。
在另一個實驗中,受測者閱讀這些字詞,但研究人員用一道謎題加以干擾。受測者首先根據讀到的每個字詞聯想相關的畫面,然後再試著一邊讀,一邊解出一道謎題。
結果發現,在這兩種情形下,無論受測者有沒有專心閱讀,他們只要看到那些與痛苦相關的字詞,大腦裏負責處理痛苦的區域就會啟動。但對於其它字詞則沒有這類的反應。
科學家表示,這或許可解釋為是人類為了閃避痛苦情緒所出現的反應。
不當言語 徒增痛苦
科學家認為,不光是視覺上閱讀,即使是聽到不好的言語或字句,同樣會引起負面反應或使心情變糟,因為在聽到的當下,大腦其實也已在開始做聯想了。好比說,當你聽到牙醫對你說:「現在我要開始用電鑽幫你治療」,就算還沒真正開始,卻足已讓你心驚膽顫了。
研究人員指出,這份報告或許值得醫生以及為人父母者深思,對言語的選擇與使用,應更加審慎。
舉例來說,當醫生要求病患回想過去,並再度描述曾經遭受的苦痛,很可能反倒加深病患的痛苦;或者刻意告訴病人打針根本不痛,不但不會起到安慰作用,反而會讓病患更加緊繃和憂慮;或是父母親告訴孩子撕下藥布「絕對不會痛」之類的善意謊言,亦會適得其反。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