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千年古剎——寒山寺

楚筠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44
【字號】    
   標籤: tags: ,

寒山寺位於蘇州閶門外楓橋鎮,因唐詩人張繼途經楓橋,寫下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名句,把楓橋與寒山寺的優美意境融為一體成了千古絕唱,從此寒山寺的詩韻鐘聲千古傳頌,揚名天下。
  
楓橋古鎮古樸典雅,曲折蜿蜒的小巷由石板舖就,兩邊店舖林立,小鎮上古橋塔影,運河邊濤聲漁火,在楓橋上抬眼望去,寒山古寺坐落在綠樹叢中,在一片青松翠柏之中露出點點碧瓦黃牆,十分古樸清幽。

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原名妙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高僧寒山和拾得自天台山國清寺來此住持,寒山寺因而得名。相傳寒山、拾得為唐代奇僧,寒山原稱寒山子,曾隱居天台唐興縣翠屏山,經常來往於天台山國清寺。因寒山善於作詩,人稱詩僧,留下詩三百餘首,後人將其編輯成《寒山子集》;拾得以前是個孤兒,由天台山國清寺名僧豐干收養為僧,故名拾得。此二位高僧後來雙雙乘鶴而去。千年滄桑中,寒山寺數次遭遇火災,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寒山寺在中國古代曾列入十大名寺之一,寺院坐東朝西,大雄殿雄峙於台基之上,單簷歇山頂,飛甍崇脊,簷角舒展。正中設須彌座,上供如來佛坐像,左右立阿難、迦葉脅持。兩側沿牆列坐鎏金鐵羅漢十八尊,神態各異,為明代成化年間所鑄。除大雄殿等建築外,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寒山寺素以鐘聲聞名天下。據《寒山寺志》載:「唐鐘治煉超精,雲雷奇古,波磔飛動,捫之有凌。」但唐代古鐘歷經兵燹,早已湮沒無存。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重鑄青銅巨鐘,鐘聲音宏亮,聲聞十里,但是後來這口鐘也不知其所蹤,傳說「遇倭變,銷為炮」。現存的鐘系仿唐式青銅乳頭鐘,是日本人士於光緒三十二年送來供奉的。

雖然古鐘已然不在,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卻依然留在人們的腦中,據說,聽寒山寺的鐘聲可喚醒人們忠誠善良的本性,有預祝人們幸福安康的意思。清代詩人王士稹船泊楓橋時已是半夜,正值江南煙雨霏霏,卻還要登岸去寒山寺,寫下「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的詩句。
  
寒山寺以寒山而得名,以鐘聲而揚名。寒山寺與其鐘聲已不可分離,歷代文人也為此留下很多詩文佳句,可謂漁火霜鐘,詩意綿綿,這也是寒山寺千古以來為人所傳頌的原因所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千百年來,人們都在談論華山自古一條路是如何的艱難與險阻。可很少有人研究為何華山自古一條路?
  • 泰山,古稱東嶽,又名大山、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位於中國山東中部,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 泰山與周圍的平原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強烈對比,成為萬里原野上的「東天一柱」...
  • 半山之腰建築寺廟,實乃超凡之作;以其玄妙特點譽滿古今建築史,歷經多次地震,整體結構仍..
  • 衡山是著名的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省中南部,號稱南嶽衡山。橫跨湖南省八個縣市區,逶迤八百里,共72峰。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登臨峰頂,極目楚天,環顧崇山峻嶺,便可領略到如飛的氣勢。清代著名學者魏源在《衡岳吟》中稱讚道:「唯有南嶽獨如飛」。
  • 少林寺位於五嶽之中岳嵩山之腹地,距河南登封市13公里,太室山南麓。寺因在茂密叢林中而建,所以命名:「少林寺」。《說嵩》稱:「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 恆山為五嶽之一,主體部份雄踞山西省的北部。相傳遠在4000年以前,舜帝北巡到渾源,見此山氣勢雄偉,若北天之門,遂封為「北嶽」,成為北方萬山之宗。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綿延五百餘里,有「恆山如行」之說。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
  • 九華山位於安徽西部青陽縣城西南,又名九子山。方圓120平方公里,共有99座山峰、18景,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九華山群峰爭峙,卻玲瓏秀麗。
  • 雞足山位於雲南省賓川縣牛井鎮城西北40公里,屹立在賓川、鄧川、永勝、鶴慶、洱源、等縣的交界處。群山中以天柱峰為中樞,最高海拔3248米,前列三峰山腳相連,而另一邊向三面分開,三座山峰峻起,氣勢像要與天相連接,又因山勢頂聳西北,尾掉東南,形如雞足所以名為雞足山。山峰東西長七公里,南北寬六公里........................
  •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閶門外楓橋古鎮,始建於南朝時期的蕭梁代天監年間,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曾名「楓橋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又改名為「普明禪院」。范成大《吳郡志》載:「普明禪院,即楓橋寺也。在吳縣西十里,舊楓橋妙利普明塔院也」。唐太宗貞觀年間,傳說聖僧寒山子者,曾「來此縛茆以居」,遂更名寒山寺。元朝以後,一直沿用寒山寺的用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