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位於蘇州閶門外楓橋鎮,因唐詩人張繼途經楓橋,寫下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名句,把楓橋與寒山寺的優美意境融為一體成了千古絕唱,從此寒山寺的詩韻鐘聲千古傳頌,揚名天下。
楓橋古鎮古樸典雅,曲折蜿蜒的小巷由石板舖就,兩邊店舖林立,小鎮上古橋塔影,運河邊濤聲漁火,在楓橋上抬眼望去,寒山古寺坐落在綠樹叢中,在一片青松翠柏之中露出點點碧瓦黃牆,十分古樸清幽。
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原名妙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高僧寒山和拾得自天台山國清寺來此住持,寒山寺因而得名。相傳寒山、拾得為唐代奇僧,寒山原稱寒山子,曾隱居天台唐興縣翠屏山,經常來往於天台山國清寺。因寒山善於作詩,人稱詩僧,留下詩三百餘首,後人將其編輯成《寒山子集》;拾得以前是個孤兒,由天台山國清寺名僧豐干收養為僧,故名拾得。此二位高僧後來雙雙乘鶴而去。千年滄桑中,寒山寺數次遭遇火災,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寒山寺在中國古代曾列入十大名寺之一,寺院坐東朝西,大雄殿雄峙於台基之上,單簷歇山頂,飛甍崇脊,簷角舒展。正中設須彌座,上供如來佛坐像,左右立阿難、迦葉脅持。兩側沿牆列坐鎏金鐵羅漢十八尊,神態各異,為明代成化年間所鑄。除大雄殿等建築外,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寒山寺素以鐘聲聞名天下。據《寒山寺志》載:「唐鐘治煉超精,雲雷奇古,波磔飛動,捫之有凌。」但唐代古鐘歷經兵燹,早已湮沒無存。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重鑄青銅巨鐘,鐘聲音宏亮,聲聞十里,但是後來這口鐘也不知其所蹤,傳說「遇倭變,銷為炮」。現存的鐘系仿唐式青銅乳頭鐘,是日本人士於光緒三十二年送來供奉的。
雖然古鐘已然不在,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卻依然留在人們的腦中,據說,聽寒山寺的鐘聲可喚醒人們忠誠善良的本性,有預祝人們幸福安康的意思。清代詩人王士稹船泊楓橋時已是半夜,正值江南煙雨霏霏,卻還要登岸去寒山寺,寫下「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的詩句。
寒山寺以寒山而得名,以鐘聲而揚名。寒山寺與其鐘聲已不可分離,歷代文人也為此留下很多詩文佳句,可謂漁火霜鐘,詩意綿綿,這也是寒山寺千古以來為人所傳頌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