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過猶不及
【原文】
子貢問:「師與商(1)也孰賢?」子曰:「師也過(2),商也不及(3)。」曰:「然則師愈(4)與(5)?」子曰:「過猶(6)不及。」(《論語·先進第十一》)
【註釋】
(1)師與商:師,顓孫師,即子張。商,卜商,即子夏。
(2)過:做得過度。
(3)不及:做得不足。
(4)愈:勝過,強一些。
(5)與:音「余」,同「歟」。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6)過猶不及:猶,如同。指要做得恰如其分,適得其中。
【語譯】
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誰比較賢能?」孔子說:「子張做得過度,子夏做得不足。」子貢說:「那麼說子張比較強一些嗎?」孔子說:「做得過度就如同是做得不足,都不適中。」
【研析】
「過猶不及」不合中庸之道,君子講究中庸之道。因為時代的演變,世間一切價值判斷衡量標準也在變,世人追求著各自看重的,忽視各自看輕的。如果人們不重視護守著中庸之道,那麼價值衡量標準的紛亂,就能使社會人心的平和穩定不復得,人們太注重個人的追求與造就,就會忽視整體社會人心的平和穩定。君子為人設想、善待他人、成人之美,當然不願以一己之私而不顧社會穩定,所以道德修養者不能不護守著中庸之道,而這個道是合於不變不動的道德標準的。世人能自覺地調整價值衡量標準,使它趨向不變不動的道德標準,世人的衡量標準就不會有太大的變異,衝突矛盾就少,社會穩定,這是講究中庸之道的可預期結果。
「過猶不及」也能具體說明中庸思想,以下舉幾個例子。
「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中庸》) 是說:舜於兩端取其中來教化百姓,所以舜能顯出大智慧。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中庸》)是說:君子常中庸,小人常背離中庸。君子能常中庸,是因為君子時時講究要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常背離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常走極端。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中庸》)是說:世間不能施行(中庸之)道的原因,我知道;智者過度追求了智,愚者太輕忽了智。世間不能明確(中庸之)道的原因,我也知道;賢者過度追求了賢能,不肖者太輕忽了賢能。就像人們每天都在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品嚐出真正的滋味。
【延伸思考】
1、古聖先賢懂得如何正確對待子女,真正善待子女的方式,在當時可能是很自然的言行舉止,顯而易見的道理,大家都沒多大差別。但是在今天,社會型態變異了,人心不古了,我們常看見人們不知道要如何對待子女了,大家很難確定怎樣才是真正善待子女,現代人真和善的衡量標準已經偏離古代中庸之道很多了,所以很多人溺愛子女不覺得不好,太過保護子女也不覺得不對。想想看,古代人會如何善待子女?
2、對於財富的中庸是不刻意追求也不忽視,也就是隨其自然,命中注定;對於食物的中庸是適量飲食,貪吃是對食慾的執著,絕食似乎是仙人的專利。對於看電視的中庸是要有信息識別能力,看一些低俗有害的節目是同流合污、隨波逐流,連一些好節目也都完全不看,可能不容易和人家相處。試著從日常生活常做的事情中,去想一下中庸的意義,改變一下生活中對一些事情漫不經心、隨心所欲的態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甚至注意自己的一思一念,避免走極端,做做看,看日子會不會好過一些,身心能否健康一些?
* * *
【閱讀資料】
變異極端的思想使人類的疾病增多
一個農夫挑了一擔蔬菜到市場去賣,到了傍晚時分,眼看賣不完了,就沿途叫賣回家,想盡可能的把它全部賣完了,換取金錢回家好生活。走到臨家門很近了,眼看是沒有人會再買他的菜了。他就順手把那些賣不完的菜,往糞堆裡倒,丟了,不要了,做肥料去。
這事恰好給好事的鄰人撞見了,覺得很奇怪,這些拿到市場去賣的菜,就算人自己不想吃,留回去給雞鴨吃,都是很好的,為何把它丟了暴殄天物呢?一時想不透就去問他。自己辛辛苦苦種的菜,為什麼毫不珍惜地就丟了呢?他說:「那些菜,農藥用的那麼重,怎麼能吃呢?」
這一段故事是事實,而這一類事情還天天在你我周圍反覆地發生。自己不敢吃的、不願意吃的,可以賣給別人吃。別人不敢吃的卻會賣給你吃,你吃的是別人不敢吃的,別人吃的是你不敢吃的。這樣一個惡性的環境,請問你天天吃的是好的健康的嗎?不只是蔬菜,水果,其它的各種食品,空氣,水,整體的生活環境,都是這樣被對待著,同時也不是一國一地這樣,也幾乎是全世界人類都是這樣敗壞下去了。近年來的天災、人禍特別的多,也就明顯反映出了人類道德敗壞、人心不古的現象。
有許多人問,近年來為何有那麼多奇奇怪怪的病,以前聽都沒聽過的病,現在都跑出來了,以前少有的病,現在增多了。當我告訴他們這是人類道德敗壞後必然的後果,有許多人都帶著不解或不相信的眼光看著我。畢竟近年來科學的衝擊,使人們不相信維護人類道德的重要。人們總是以為科學可以解決一切,科學可以勝天,科學可以做一切人類想做的。這只是人類極膚淺的一種想法,目前人類的科學已經到了極限,所存在的盲點極多,而更可怕的是,實際上科學所帶給人類的災難遠比幸福來的多。
比如說,農藥是科學的產品,農藥可以殺死害蟲,但是農藥同時也造成了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首先製造農藥就會產生危害環境的「有害廢棄物」,施灑農藥本身就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危害,留在土地上未分解前的農藥會對土地、水等環境造成污染,對人畜都是毒。人吃了殘留農藥是直接對人體的傷害。由於使用農藥使昆蟲產生了抗藥性,發生了新的變異的抗藥品種昆蟲,還可能完全基因突變產生另一種新品種昆蟲,而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使原來的農藥失效,新品種的抗藥昆蟲大量繁殖,會變為環境的另一個新危害。農藥是不分益蟲、害蟲的,一旦用了該殺不該殺全都殺了,部份昆蟲的食物鏈發生了改變,有些昆蟲沒有了天敵,變成另一個族群的增生,形成了另一種新害蟲的蟲害。目前的科學帶來正反面的效應。
整個社會道德的低落,不只是在農藥一方面,幾乎是全面性的,各行各業都在改變環境、破壞環境,科學帶來工業,工業帶來污染,加上社會道德的淪喪,造成生活環境不適合人居住,處處都會造成人類基因突變的威脅,人類不變成畸形可能嗎?在變成畸形以前,不就是各種奇奇怪怪的疾病出現,各種沒見過、聽過的、想都想不到的怪病,全都出現了。我認為現在人類疾病的增多,人類道德淪喪是主因。
(參考資料://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1/12/15/12904.html)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