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紀念膠彩畫之父林之助 文化中心典藏展

font print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林之助教授一生致力膠彩畫薪傳與創作,並創立「台灣膠彩畫協會」。早期在台中師範的「竹籬笆畫室」傳承弟子;1985年在東海大學美術系首開全國膠彩畫教育先河,引領膠彩畫正式登上美術學科範疇。在大師逝世2週年,以55幅數位膠彩版畫及16幅寫生畫,在台中文化中心展出到4月10日。展覽同時出版《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紀念全集,感念其對台灣文化藝術的奉獻。

林之助,1917年生於台中縣大雅鄉,2008年過世,享年92歲。曾留學日本,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日本帝國美術學校日本畫科,並履獲大獎。林之助一生專注膠彩畫的創作及推展,被譽為「臺灣膠彩畫之父」。 其任30年的台中教育大學,還為林之助保留學校宿舍,並成立「林之助紀念館」。


林之助最後一幅畫作。(圖為夫人與二兒子)


林之助在美國個人畫室收藏。

林之助除擅長花鳥繪畫,許多作品多半取材於生活,喜愛表現圓滿和溫馨的有情世界。協助這次畫展的曾得標教授認為,膠彩畫原本就是從中國古代的丹青繪畫來的,簡單的說,就是工筆重彩的延伸,所以它的觀念和中國畫是一樣的。用色彩,用墨去作畫,沒有影子,這是東方畫的表現。當光線由右邊進來時,把右邊畫得亮亮的 而左邊畫得比較暗,這就是光線效果的表現,十分自由輕鬆。

從敦煌洞窟裏的壁畫中,作畫者以膠來當作黏著媒介,調和礦物質顏料繪製而成,後世仍可窺其堂奧,從中看到壯觀的神佛世界,及古人優雅形象。也證明了使用天然顏料的畫法,經得起千年考驗。

工筆重彩的唐代畫法,在中國式微後,流傳到日本,經材料上精細的研發,被發揚光大,變成富有日本氣息的東洋畫。 台灣先後經過畫家,包括林之助的努力,重新詮釋後,成為富中國味的膠彩畫。這次台中文化中心的展出,同時出版《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紀念全集,感念其對台灣文化藝術的奉獻。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當時戰後生活條件差,只能選擇唸師範學校,1949年他考入省立台中師範學校,巧遇有「台灣膠彩畫之父」美譽的林之助教授,在林之助的啟發、鼓勵和長時間栽培下,陳石柱投入膠彩畫的創作至死不渝,直至前年2007去世,享年77歲,經家屬整理留下兩百餘幅作品。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