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30日報導】六堆囍事系列 (1)-門簾篇(中央社記者郭芷瑄、黃自強屏東縣30日電)壽婆掀起嶄新的竹門簾,嘴裡唸4句(4句好話),牽著新嫁娘跨過新房門檻。新嫁娘坐在新床上悄悄地透過客家竹門簾看著門外動靜,嬌羞的喜悅不時浮現臉龐,品味著暖暖的幸福。
67歲的劉仕彩回想他結婚前1晚新房安床,竹門簾同時換上有粉紅色門簾頭的新簾,門簾頭左上方掛四書五經、萬年曆、長命草、富貴草、茅草和銅鑼(要有敲響及鏡子功能,也有人掛銅鏡)。四書五經是要詩書傳家,其他都是避邪。
南北客家建築格局不同,竹門簾可說是六堆客家先民為獨特生活空間所設計的工藝產品。美和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張孟珠表示,竹門簾在六堆客家結婚喜慶裡扮演極重要角色。新房門簾頭上方也有人掛銅鏡、剪刀、尺及長命草;掛剪刀及尺是希望新娘手巧。
張孟珠說,北部客家三合院,房門是在屋裡,不需竹門簾,南部客家三合院,房門在外面,為保有隱密性,風吹不易掀起,則是竹門簾的由來。
1張竹門簾可以用上10多年,客家人即使勤儉,但每當娶婦、過年和新居落成,總還是換上新的竹門簾迎新討喜。從竹師傅鄔松昭閉著眼睛的回憶神情裡,不難窺探出昔日三合院時代的竹門簾行業盛況;他說,往往1個夥房裡,只要1家娶媳婦,整個夥房門簾都換新,前2年佳冬楊家夥房,一口氣就換了21張新門簾。
六堆客家會做竹門簾的師傅,現在就只剩屏東內埔鄉的利貴文、鄔松昭,以及高雄縣美濃鎮的曾新妹、朱耀光夫婦。他們都是在父親期盼下繼續竹門簾這個行業,而每年到過年和黃曆7月前(新人趕著結婚)則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竹門簾最常在婚嫁時換新,鄔松昭的父親鄔新華早期的竹門簾彩繪,除大紅花外也畫1對鴛鴦;曾新妹家竹門簾在大紅花上印上雙喜字。演變迄今婚嫁時新門簾會在上方掛用粉紅色布做的門簾頭,再繡鴛鴦、牡丹等吉祥圖案及「永浴愛河」、「永結同心」等字眼。
有趣的是,客家竹門簾也依地域而有不同,美濃竹門簾兩邊包邊布飾是藍色,屏東地區則是黑色或白色。鄔松昭的妻子蔡美萍說,早期客家人保守所以用黑色,後來因為竹門簾換新時常在喜慶時,因此改用紅色或客家大花布。
客家大花布近幾年流行後,曾新妹所做的竹門簾除藍色包邊,也用客家大花布包邊。她說,老人家還是習慣藍色包邊,一般懷舊或做裝飾用的人會選花布包邊。
傳承家族竹門簾的師傅鄔松昭、利貴文和朱耀光,手掌中厚厚的一層繭再蓋過一層繭,印證歲月刻痕。剖竹剖到食指彎曲的朱耀光說,「剖竹才是真師傅」,機器剖竹沒有辦法呈現竹節的紋理,容易失卻客家門簾特色與美感。
不過,當樓房取代三合院,現代生活型態逐漸淘汰了竹門簾,竹門簾愛用者只剩下還住在三合院及習慣竹門簾的老人。近幾年文化創意興起,也有不少懷念或愛好竹門簾的人,買來做裝飾。
「小時候三合院的竹門簾讓我很懷念!」內埔國小教務主任鍾芳廉看到了這股危機,曾舉辦「竹門簾體驗營」活動,希望傳承客家竹門簾文化。參加的學生家長不少都是在三合院長大,看著老師傅俐落剖竹、編織門簾的身影,內心充滿悸動。
張孟珠認為若要不讓「客家傳統絕活跟著走入歷史」,應重塑竹門簾在六堆地區傳統文化中所具有的獨特性,讓客家竹門簾精緻化,成為繼美濃紙傘以外的六堆客家另一特色產業。
還住在萬巒鄉百年夥房劉氏宗祠的劉仕彩,仍隨時擦拭家裡的竹門簾,讓它永保如新。他說:「我們這種百年老屋,要掛竹門簾才有文化氣質,一般門簾配不上老屋的空間」。畢竟它是「冬暖夏涼兼防蚊塵」。
因此,當屏東午後南風輕輕掠過的撲撲簌簌聲響起,靜靜躺著休息的客家竹門簾,也彷彿正呢喃地訴說自己的百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