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現代

古代土石流 失落的台江內海

最近幾年以來,每到了颱風季節,最常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的就是各地所發生的土石流,滾滾的泥沙吞沒了許多人的家園。而隨著事件發生,就會有許多專家學者們討論土石流發生的原因,多半與濫墾濫伐、水土保持脫不了關係。

「水土保持」聽起來是一個很現代的議題,但其實,「水土保持」的問題並不是現代才會發生。早在清朝時期,現今台南地區的「台江內海」就是由於附近原始森林過度開墾,加上一場7月的颱風,最終消失於人們的歷史記憶當中。

台江內海為17世紀台灣南部的一座大潟湖,現存的七股瀉湖即為當年的台江內海遺址。台江內海為台南市外海沙洲與海岸線中間所圍繞而成,長度約為數十公里。當時的赤崁樓與荷蘭人建造的「熱蘭遮城」便是隔著台江內海相對。

台江內海逐漸淤塞直到消失,歷時甚久。但最重大的轉變發生在清朝道光3年,當時,一場7月的颱風帶來強大的豪雨,大洪水引發土石流,土石在台江內海堆積而產生淤塞。當然,單純這一場颱風的力量,還不是使台江內海完全消失的唯一原因。

從清朝到日據時期,沿海的居民為了利用台江內海附近的土地,在這些海埔新生地上種植了番薯和番茄等較為耐旱的作物,或者是開闢魚塭。這些開墾也使得台江內海的地貌變遷加速。

今日,我們可以望著七股瀉湖想像當年巨大的台江內海,或者是到赤崁樓前吃小吃,聽老闆們談論:「這裡之前都是一片海。」而不知道又過了多久之後,這曾經的一片內海,可能真會永遠消失於人們的記憶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