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小說:葉落歸根(15)
車子發動了,突然聽到:「新報,新報!今天新報!」
我急忙對喬舅說:「等一下!」於是拉開車門打招呼,「來兩份《青陽日報》!」
唐舅拿過報紙一看:「呵!我們都上了頭版了,這麼大照片!這大記者可了不得!」接著又念道,「《海外考察團在青陽》這還是專欄呢!其中有兩篇文章:《故土救災濟貧》、《投資考察求真》……捐給受災群眾三十八萬元……考察了礦泉水等四大專案。這張照片是我和「老山叔」,這張是慧敏和仁兄,很感人!這鬼丫頭什麼時候搞的?」
唐舅說感人的,是他給「老山爺」存摺時照的,我用數碼相機抓拍的,放大以後效果很好。高齡老農那皺紋交織的臉上滴著淚珠,接受捐款,後邊襯托的是很多人流淚、擦淚,確實有一種向外擴張的力量。
華姨說:「曉靈,你的照片很有衝擊力,這報導會引起很大震動。在國外你可能會受到嘉獎、加薪,在大陸的結果可能就不好說了。」
我辯解說:「做為記者,這都是真實的,該報導的。」
華姨一字一句地說:「你記住:在大陸,做好人都難!」
我在心裡重複著:「做好人都難!」
喬舅招呼小豐:「好了,走吧!」
華姨好像還有話,卻沒有再說下去,可能是怕干擾了今天的日程。
車子沿盤山道迂迴而上,這是改革開放以後才修建的柏油路,還沒有完全通到寺院。到達停車場後,還得走一小段山路。不過,這裡也有抬滑竿的,可能他們知道開車來的都是有錢人,所以要價還很高,陸伯伯也只得坐上了。
寺院前的道不寬,可是兩旁卻擠滿了人。有賣茶蛋瓜籽的,賣雪糕飲料的;現烤地瓜的,烤羊肉串的,熏雞架的,炸麻花油糕的,攤煎餅果子的;有照像的,導遊帶錄相的,等待抬滑竿的;也有擺地攤賣旅遊品的,賣工藝美術品的,賣佛品的;也有賣新鮮山蘑的,賣山野菜的,賣甜杆節的;還有賣各種光碟的,賣算命、氣功、佛經、黃色書的;有大嗓門吆喝的,也有用錄音喇叭反覆叫賣的,還有到身邊來小聲說「有好碟」的。人聲鼎沸,吵鬧喧嚷,煙氣刺鼻。
喬舅皺著眉、筋著鼻子,嘴不說可心煩透了。我想起來了:佛教講清淨,又講修口,在山前莊那天他都一言沒發嘛。
華姨則不以為然,好似早已料到了。她給小明明買來一根甜杆節,並告訴她怎麼吃,小女孩這回高興了。
唐舅對山野菜很感興趣,一一地細看:有山蕨菜、野芹菜、茨芽菜、黃瓜香、白毛蒿、車前菜、馬蓮菜等等,他仿佛在尋覓童年的記憶。
喬舅拉了拉唐舅,不得不開口了:「這裡特嘈雜了,願意買回來再說。」
我要去買票,唐舅拉住了。喬舅買了門票,又到導遊處。導遊的項目還不少:有答錄機導遊,Mp3導遊,Mp4導遊,國內遊客導遊,國外遊客導遊。
喬舅說:「是國外團,最好是小師父。」同時單手立掌,表示佛門中人。
對方說:「可以,是真僧尼,二百元。」
這不等於向外國人說:導遊的有假僧尼嘛!看來為了賺錢,就不怕挑明了瞭。
果然,來了一文靜謙和的小尼姑,約三十幾歲。她單手立掌說:「我叫淨明,向各位施主問好!如有不周,敬請諒解!」
唐舅問:「你這兒還有假僧尼導遊嗎?」
淨明態度祥和而不作答。
華姨對唐舅說:「鳳海兄,不必難為淨明了!」
唐舅笑了。
於是淨明按照固定的導遊詞,開始了一處處地解說。
(未完待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