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農改場
【大紀元3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
雜糧裡的紅寶石
台灣特有種的台灣藜是原住民少量種植的傳統雜糧,但富含多元營養素,膳食纖維是燕麥的3倍、鈣質23倍,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場全力開發成保健食品,要讓它成為雜糧界的「紅寶石」。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去年起在豐里試驗地試種台灣藜,集結了20項品系,目前進入成熟期,植株雖不起眼,但果穗結實纍纍,因成長階段不同而出現五顏六色的鮮艷色彩,形成田園名畫。
助理研究員陳振義說,台灣藜原稱紅藜,民國97年底才正名。它對多數國人來說是陌生作物,僅有原住民食用或做為釀酒配料,全台也只有花東屏部落種植,但它的高營養價值,近年美國、日本、丹麥及加拿大等國均大力研究,近兩年來在農委會支持下也成立研究團隊,由屏科大及高雄大學投入學術研究,台東農改場則進行栽培試驗及推廣。
高纖高鈣高鐵高蛋白質
他說,台灣藜營養素驚人,蛋白質含量高達14%,與小麥相當,而為稻米的2倍;膳食纖維高達14%,為燕麥的3倍,地瓜的6倍;鈣質特別豐富,為稻米的42倍,燕麥的23倍;鐵質與鋅的含量也很高,分為地瓜的11倍與8倍。另還有硒、鍺及高量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並富含抗氧化酵素,以及細胞所需之抗氧化物質,總酚含量為稻米的100倍以上,具有降低血脂、抑菌、抗癌等作用。
台東場場長黃★昌說,研究團隊已開發出不同類型的產品,例如紅藜燕麥脆餅、紅藜微波米、紅藜蒸飯、紅藜炸薯球、紅藜香鬆、及紅藜米香等,即飲式紅藜飲料也已開發成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