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職場大補帖

經濟學的100個妙聽聞(12)

效用 你要蘿蔔,我愛青菜

◎妙聽聞

兔子和貓無意間爭論起一個問題: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好吃。

兔子搶先說:「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就是胡蘿蔔,那股清香味兒,特別是秋天的胡蘿蔔,吃起來還甜滋滋的。我一說就要流口水。」

貓不同意這個意見,他說:「我認為世界上沒有比魚更好吃的東西了。你想想,那鮮嫩的肉、柔軟的皮,嚼起來又酥又鬆。只有最幸福的動物,才懂得魚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好東西。」

他們兩個都堅持己見,爭論了好久還是無法解決。最後只好找猴子來評理。

猴子聽了他們的意見,都不同意。他說:「你們都是十足的傻瓜,連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都不知道。我告訴你們吧,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是桃子!」

兔子和貓聽了直搖頭,說:「我以為你要說別的什麼,沒想到你會說桃子,那玩意兒毛茸茸的,有什麼好吃的?」

兔子、貓和猴子對不同的食物各有偏愛,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別?這就是效用的作用。

經濟學這麼說

效用(utility),是指消費者從商品和勞務的消費中獲得的所有滿足,例如人們在饑餓時會產生食欲,消費食品就可以使食欲得到滿足。

在經濟學中,效用是用來衡量消費者從一組商品和服務中獲得的幸福或滿足的尺度。

有了這種衡量尺度,我們就可以在談論效用的增加或降低時有所依據,也因此,我們在解釋一種經濟行為是否帶來好處時就有了衡量標準。

雖然效用是心理滿足程度,無法衡量,但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行為中「看」出效用來。比如一個消費者在買一本書之前,先要看一看它的內容,至少是目錄、介紹、前言、後記之類,還要看一下它的定價,衡量是否值得買。

若他對這本書的評價(即這本書對他的效用)小於定價,他是不會掏腰包的,只有等於或大於時才會買。每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效用)不同,最終會有人買,有人不買。

經濟學依賴一個基本的前提假定:人們做選擇時傾向於選擇在他們看來具有最高價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務。

正如俗話所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人喜歡抽煙,那麼香菸對於他而言效用就很高,但對一位不願意聞菸味的女士來說,香菸就是效用很低甚至是負效用。

很顯然,在做決定的時候,癮君子自然會把香菸視為至寶,而女士們可能更鍾情於化妝品或衣服之類的東西。

知識鏈結

偏好(preference) 指消費者按照自己的意願對可供選擇的商品組合進行排列。偏好是潛藏在人們內心的一種情感和傾向,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於理性因素。偏好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也呈現出群體特徵。

總效用(total utility) 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消費中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當消費的商品量增至某一數量時,總效用會達到最大限度,繼續增加商品消費量,效用就不再增加甚至會減少。

負效用(negative utility) 和效用一樣,它的衡量標準因人而異,指某種商品或勞務給人們帶來的不舒服或痛苦的感受。@(本文結束)

摘編自 《一口氣讀懂經濟學:經濟學的100個關鍵詞》 臉譜出版社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