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我相信這句話。這本文集,就是為了留下痕跡。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的逐漸強大,民主和理想主義逐漸成了被人淡忘的概念,犬儒主義和經濟決定論正在形成中國新的主流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從事反對運動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而這些年來,我的反對運動之路就是在這樣的挑戰下走過來的。這是一段艱難的歷史,也是一段有意義的歷史。我相信多年以後,當自由的火種照亮中國的那一天,我們回過頭來看當年為了追求民主曾經付出的艱辛與代價,會清清楚地看到今天的堅持的意義。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是要記下這一段歷史。這,就是我出版這本文集的主要目的。
這樣的挑戰,首先來自環境。作為公眾人物,會面對很多來自外界的質疑,批評,挑戰甚至攻擊。也會有很多的關切,提問和鼓勵。如果所有這些都一一回應的話,那可能就什麼都不要做,每天在電腦前寫信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回應,回應那些問題,就必須自己心中有一個標準。
我關於公開回應的,歷來秉持四不原則:
1.只公開回應善意的批評,不公開回應惡意的攻擊謾罵。理由:跟豬摔跤,就算贏了,也是一身泥。而且,既然對方是惡意,也就不會拿你的回應當真的。2.只公開回應有事實根據的批評,不公開回應臆測的捏造的批評。理由:舉證應當是原告的責任,沒有必要每天都洗刷自己,畢竟,歷史是公正的。3.只公開回應公共話題,不公開回應個人隱私。理由:公私領域嚴格劃分本是民主要旨。何況,公眾人物也應當享有隱私權。4.只公開響應外界的批評,不公開響應來自民主陣營內部的批評。理由:不願加深民運內訌的印象。同一陣營的不同意見應當以內部溝通方式解決。
我認為,預期去與負面的東西 作戰,不如騰出時間做出正面的東西。我把自己這幾年從事反對運動的過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與聲明整理出來,也算是對各種問題的一個總的回應,所以才稱作是「我的政治軌跡」。
雖然是「我的政治軌跡」,但是這條軌跡並非我個人的一條道路,它實際上也是與中國問題,中國的發展,中國的未來,也包括兩岸關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些年來,我比較注重去思考的問題包括:回顧歷史,極權主義的基礎是什麼?如何才能走出極權主義的陰霾?作為反對派,如何才能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批評意見,讓人民多一中政策上的選擇?臺灣的民主發展,將要如何影響中國的變化?或者反過來,中國的變化,又將要如何影響臺灣?而我們,又要從臺灣的民主化道路中學習到什麼樣的經驗教訓?最近幾年,一個新的問題也在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所謂「中國模式」的問題。挾著龐大的經濟實力,中共正在向全世界,也包括臺灣,傾銷這樣的價值觀,就是「為了經濟發展可以犧牲一切」,或者說「經濟發展的價值高於一切」。這就是所謂的「中國模式」的基本特點。這樣的模式建立在經濟決定論的基礎上,抹殺了人的存在意義,降低了社會的道德標準,可以說,是一種邪惡的價值觀。不幸的是,這樣的模式,價值觀,正在慢慢瀰漫,不要說臺灣,就連西方國家一些政要也逐漸接受。這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挑戰,但是,今天又有多少人看到其危機所在呢?也許,這會是我接下來願意花更多精力去關注的事情。
最後談一下堅持。很多人問我,是什麼讓我可以二十年一直堅持做反對運動?我的回答是:第一,知識分子應當去做「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否則大家都用功利來計算,社會如何進步?因此,儘管處境艱難,但是這正是社會需要知識份子的地方,我豈可放棄?第二,一九八九年我們發起學生運動,當年要求的目標,比如民主化和反腐敗,現在看來都沒有達成。中國今天的腐敗和專制,比八○年代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是一個不喜歡半途而廢的人,既然目標沒有達成,理當繼續努力。第三,當年有那麼多的市民和學生為了支援我們的理想而付出了生命代價,如果我放棄,豈不是沒有良心?我堅持,也是為了自己的內心平安。第四,這些年我東西奔走,面對了不少人情冷暖,但是有一件事是我更能「冷暖在心」的,那就是,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大家都對民主運動冷漠,但是其實支持的力量還是非常強大的。我所到之處,就可以感受到。也許支援的方式,呈現出來的面貌與二十年前不同,但是這樣的精神鼓舞是無處不在的。當局想必也瞭解這一點,因此才堅決不讓我們回國。這麼多年以來,沒有那些我能親身感受到的支持和溫暖,我是不可能堅持下來的。既然這些支持還在,而且越來越強,我又有什麼理由放棄呢?
現在展示在讀者面前的,是我過去幾年的政治軌跡。這條路,我還是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我將繼續堅持做一個溫和,堅定,有建設性的反對派的立場,立足於理想主義的精神基礎,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中國面臨的具體的民生問題和制度轉型問題,把批判的激情轉移到制度設計和規劃上,爭取為未來的中國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生活秩序。
是的,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我們誰都不是救世主,但是如果每一個人能問心無愧地回顧自己走過的路,這個世界也許會光明得多。
最後,我要感謝允晨文化的廖志峰發行人對本書出版的辛勤付出,以及對於中國民主化的熱心關切。也要特別感謝晨星歷史研究基金對我的支持,沒有這樣的支持,我很多的研究和思考是無法順利進行的。更要感謝始終關心我的讀者,是你們的支持讓我能夠繼續前行。
──原載《理想主義的年代》;「允晨文化」授權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