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7日報導】(大紀元記者李貞億台灣台北綜合報導)台灣衛生署7日公布1月份第2次市售農產品殘留農藥抽驗結果,在118件中有19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為16.1%,除通知各地衛生局追查來源外,也提醒民眾選擇信譽良好商家,以確保食品安全。
為維護民眾食用農產品安全,衛生署執行99年度市售農產品殘留農藥監測計畫,1月份第2次檢驗共抽驗農產品118件,有19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為16.1%,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鄭守信表示,這些產品抽樣地點多來自超市、傳統市場及包裝廠。
鄭守信指出,在不合格的19件中,有1件抽自台北縣的蜜棗,其中的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殘留量25.52ppm,超過安全容許量2.5ppm的10倍。
另外,在不得檢出的部分,例如台南市1件翡翠豌豆,也檢出芬普尼殘留,台東縣1件茼蒿菜也檢出亞滅培殘留,台中縣1件茼蒿,檢出達滅芬殘留等,衛生署已經通知各地衛生局追查來源,並將視情況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罰。
衛生署呼籲,消費者在選購蔬果時,最好選擇具有良好信譽的商家產品,例如有CAS標誌,以確保飲食安全,另外,蔬果清洗時,先以水沖洗蔬菜根部,將根摘除,再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之後再沖洗2至3遍,有助於去除殘餘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