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轉念看人生:最是難解是非題

黃金源
font print 人氣: 106
【字號】    
   標籤: tags: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好球/壞球理論」。它的大意是說:一個棒球打擊者不必對投手投出的每一個球,棒棒出擊,這樣很容易揮棒落空而被三振出局。它引伸出來的意思是:人際相處時,我們面對各種矛盾、責難,不必全部回應,只選擇那些批評有理者加以理睬;對於不合理的指責,就把它當作「狗吠火車」、「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不予理會。好球壞球理論乍看之下頗為合理。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非指導學派的宗師──卡爾.羅吉斯說:「我們任何人都無法真正知道另一個人的想法,除非他自己願意把它說出來。」事實上,世界上每個人彼此生活背景不同,價值系統不一,天生秉賦、氣質也不同,對事情的看法迥異。站在自己的觀點,論斷別人的為人、處事或言論,往往是風馬牛不相及。因此,受到他人的指責,也確實不必事事介意、耿耿於懷。

這個理論乍看相當實用,卻有個難於破除的迷障:如何分辨他人的「批評、指責」是否合理?仔細思量,它確實是相當難解的是非題。

心理學有個著名的「傷痕」實驗,過程是:由化妝師在志願者臉上畫上怵目驚心的傷痕,接著讓志願者看過化妝效果後,告訴志願者還必須在傷痕上塗上粉末,以防傷痕脫落。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將傷痕抹去,等於還原他們本來的面目。然後將這些志願者帶到醫院的候診室,由他們觀察人們對殘障者,尤其是臉上有疤痕的態度。實驗結果,毫無例外,每個志願者都感受到比以往更多的鄙視以及惡劣的態度,別人老是叮著他們的傷痕看。這個實驗充分說明:人們所感受到他人的態度,原來只不過他內心的反射!

社會心理學有個很有名的理論叫做「社會交易理論」,它赤裸裸描繪人性的自私面。它主要的論點是:人際相處時,人們心中有把尺,他會衡量:與某人相處,若是利益大於損失,他就會將此人定義為好人;相反地,如果從他身上得到的利益遠遠少於損失,那這個人當然就是壞人。換句話說:「給我好處的人,我喜歡!」

如果,人們所感受到他人的態度是出自於他內心的反射,再者,人在界定好人或壞人時,又取決於自私的一念,如此一來,他又如何能夠正確地判斷別人的「批評指責」是否合理?

有個故事很有意思:話說兩個年輕人每天摸黑起床一起晨跑,沿途他們經過一個書報攤,其中一位年輕人就順手買份報紙回家。因為天天如此,那位書報攤的老闆,看到年輕人走近,就將一份報紙丟給他。年輕人接了報紙,跑向前去,畢恭畢敬的將報費交給老闆。年輕人的友人看在眼裡很不舒服,對他說:「你這個人真沒志氣!那書報攤老闆對你如此無禮,你還奉他為上賓?」年輕人說:「對人有禮貌這是我所認定做人的準則,我只是依準則行事。如果因為他對我不禮貌,我也以牙還牙,那不就表示:我被他牽著鼻子走?」

美國林肯總統是為了正義發動南北戰爭。可是戰爭初期北軍節節敗退,好多將領百思不解的問林肯:「我們是為正義而戰,但是正義是否站在我們這一邊?」林肯答道:「我們不要問正義是否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應該自問:我們自己是否站在正義那一邊?」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際相處發生矛盾或受人責難時,我們不要矛頭向外,費勁思考他人責難有理與否,也不用去論斷別人的是是非非,而是要向內省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正義、嚴守人生準則。根深不怕風動搖,樹正何愁月影斜?凡事反躬自省、問心無愧,他人的謗議又有何傷害?@*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看過一篇網路文章:有位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搭公車到校外參觀。當小朋友就座後,老師已經沒有座位了,只好將就站著。車到下一站上來一群人,其中有位年近古稀的老婦人,白髮蒼蒼、滿臉皺紋、像似歷盡不少滄桑,她剛好站在老師的身旁。老師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同情心油然而生,將目光轉向博愛座,上面正是坐著一位年輕的女孩,她正低頭玩弄扭轉背包的帶子,裝作視若無睹的樣子。
  •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人際相處亦復如是,他人有意、無意的傷害,如山似海,何止萬千!一個人要是心中永遠充滿那麼多的仇恨,哪裡還有心思享受幸福人生?
  • 自卑與自傲是一體的兩面,其中關鍵性的心理防衛機制則是反向作用。
  • 從前授課時,偶爾會跟學生開玩笑說:「有些女孩子,遠看一朵花,近看不禁叫道:『唉呀,我的媽!』」多少世間事必須靠近觀,方能看清真相。有個美容品廣告詞說:「你可以再靠近一點!」就是這個道理。
  • 當看見別人的「不是」,要向內心找出自己的「不足」,會不會是「以偏概全」這個非理性信念使你忿忿不平?
  • 人生的諸種抉擇與奮鬥,結局往往是始料所未及。其實,挫折不僅是無可避免,有時更是人生必然的現實。譬如人生的諸種競賽,得獎者只有前三名,其餘的人都得當無名英雄。
  • 正面的語言可以鼓舞人成就輝煌;負面的語言可以殺人不見血。原來天差地別的不同際遇,關鍵就在如何善用語言的暗示力量!
  • 佛菩薩如果因為你的虔誠膜拜,而讓你消災解厄,那不就是說:佛菩薩也喜歡甜言蜜語諂媚;財神爺因為你殺豬宰羊去供奉,燒上一大把的紙錢,就賜福你獲得一筆財富,那不是污衊財神爺也貪污受賄嗎?
  • 我們如果對別人的不幸與錯誤,將「人格歸因」的習慣改變成「情境歸因」,就可以大量減少對別人的指責,進而減少許多口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