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聯準會主席: 如何改革美國的金融體系
【大紀元2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美國前聯準會主席保羅.沃克爾(Paul Volcker) 1月30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如何改革我們的金融體系」(How to Reform Our Financial System),他認為美國金融改革刻不容緩,儘管金融機構與政客的壓力隨時存在,但結構性的改革沒有替代品,否則金融市場還有失靈的風險。
他相信,美國應重新審視那些跨國經營的保險機構的管理法規,也應該重建一個有效率、有競爭力、商業銀行將積極參與的私人房貸市場。
沃克爾指出,由於現存的金融體系引爆了75年來最大的金融危機,讓許多生產線停工、無數工人失業,進而衝擊全球經濟,因此,奧巴馬總統10天前釋出要結構性改革金融體系的訊息,美國當局也正討論銀行適當的資本與流動準備、政府更有效的監督、改善風險管理、更廣泛地監管私人機構、金融機構會計方式的重新審視等金融改革的相關議題,對此他深表認同。
他同意金融風暴之初政府紓困金融機構的做法正確,否則將加速景氣衰退的惡化,但他認為紓困的道德風險是較大的疑慮。他指出,長期以來被視為商業銀行最後「安全網」的存保公司,在這次的金融風暴中,其安全網還延伸到了投資銀行、房貸機構、保險公司等非商業銀行的機構。
他說,現存金融體系的脆弱之處在於追逐風險與槓桿的誘因很大,這是必須加強彌補的地方,而商業銀行在此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200多年前經濟學大師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就提倡銀行規模要小,單一銀行的倒閉便不會摧毀整個經濟。但他認為,這樣的觀點在現階段的世界並不太適用,因為目前的商業規模很大,全球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資金需求也都相當龐大。
反倒是各國政府應該一方面提供商業銀行公共的「安全網」,另一方面給予嚴格的監督與管理。他表示,提高銀行所需資本,並限制其槓桿行為,正是目前國際金融改革論壇上眾所關切的兩大議題。 奧巴馬近期提出的限制銀行自營行為,也是另類的解決方式。
他認為,美國大約有4~5家,國際上則有25~30家商業銀行為了追逐暴利,罔顧消費大眾的資金需求,將大筆資金投資避險基金和私募基金。目前市面上有數千檔私人的避險基金與股票基金,資金的來源與商業銀行很有關係。商業銀行這樣的行為除了風險高之外,也與客戶關係產生衝突,此一衝突並非設立防火牆所能阻擋。
那些資本市場的基金投資機構,其規模與影響力也很難太大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即使許多這類公司倒閉,金融市場也不會受到負面的衝擊。我們必須保護的是那些少數的大型投資銀行或保險公司,他們的倒閉將大範圍的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因此政府對他們的資本與槓桿設限相當重要,而這也正是奧巴馬所要的。
沃克爾表示,為了防止這類機構倒閉影響整個金融體系,奧巴馬提出的改革方案指出設立一個「決策主管機關」(resolution authority)有其必要,該機關將被授權在突發事件可能導致市場失靈時介入市場,清算某些公司或促成合併。
為此,許多國家也提出「生前遺囑」(living will)的概念,公司股東與經營階層將不再受到保護,甚至債權人也可能拿不回一毛錢。換言之,那些資本市場的基金公司將不被視為太大不能倒的金融機構,他們可以任意創新、交易、投機或做正常業務,一旦出現問題,政府將放任其倒閉。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