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熱衷大衛王之星的人

—訪大衛星收藏家澤夫‧巴坎
文/Rani Shoket
font print 人氣: 1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3日訊】大衛王之星(Star of David),又稱六芒星、大衛星、所羅門封印、猶太星等,是猶太教和猶太文化的標誌。以色列建國後將大衛星放在以色列國旗上,因此大衛星也成為了以色列的象徵。

以色列人澤夫‧巴坎(Zeev Barkan)專門收藏有關大衛星這種符號的圖片。在他的部落格上刊登了幾千幅這樣的圖片,有些是他自己照的,有些是其他的收藏家、研究人員和藝術家從世界各地寄來的。每一幅圖片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我在他耶路撒冷的公寓裡見到了他。

從紙燈籠到大衛之星網站

巴坎畢業於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退休以後才開始收藏大衛星這個愛好。那是在三年以前,他和兒子從印度買了很多五角形的紙糊燈籠,打算在以色列賣,可是發現賣起來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容易。

巴坎說:「有人告訴我,如果想要賣給猶太人的話,就得再加上一隻角。」聽了人家的忠告,他們花幾個月的時間試製出了六角形的紙燈籠,結果在以色列賣得非常好,一直到現在還在賣。

以色列這個市場畢竟不夠大,巴坎準備向國外市場進軍。於是他建立了一個關於大衛星的網站,並在網站上賣他的六角形燈籠。他相信,對大衛星感興趣的人可能會是他最好的潛在顧客。

「我並不是什麼專家,」巴坎謙虛的說。可是沒有人能比得過他,他已經出版了三本關於大衛星的書,舉辦了五次展覽,每天總共有700人次訪問他的兩個網站,一個英語網站,一個希伯來語,而且人數還在增加。

巴坎每天在他的網站上帖新的照片。他說,「這真是一個永不枯竭的海洋,每天人們都有新的圖案出來,我覺得我不可能把它們都收集全。大衛星在許多族裔和文化中都很常見,包括猶太教、基督教、穆斯林、占星術,還有(牙買加)塔法裡教等等。」

在世界上不同的時期、地區和文化中,大衛之星的造型都有所不同,巴坎可以舉出幾十種例子來。在希伯來文化中,人們管它叫做「摩根大衛」(Magen David),Magen在希伯來語中有「保護」之意。

這是我的生命

除了賣紙燈籠掙錢之外,巴坎已經對這個迷一般的符號著實產生了好奇,並決心對之進行一番深入的研究。於是他從師於哥德曼(Zeev Goldman)博士,一位103歲的考古學家,他現居住在一座養老院裡,幾乎已經完全失聰。

巴坎說:「他的頭腦一點兒也不糊塗,而且精力充沛。」他們一起研究大衛星的歷史起源。巴坎沒有透露太多關於他們所做的研究,只是承認哥德曼博士已經有了一個重大發現,這個發現一旦公諸於世將引起考古界不小的震動。

目前,巴坎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放在了大衛星上。他說:「我把每分每秒都用在這上面了,這是我的生命。」

從古到今,大衛星一直在人們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僅是作為宗教的象徵,在當代藝術中也很常見。許多訪問巴坎網站的人都是現今的藝術家,想要從這些照片中獲得一些有關大衛星藝術創作的靈感。而猶太文物收藏家,專業及業餘攝影藝術愛好者都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地給他寄來各種形狀、顏色、尺寸和材質的大衛星的圖片。

巴坎和所有聯絡他的人都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我問他每次發現了新的大衛星圖案時是什麼感受,他說:「非常興奮!我會馬上把兒子叫來開始錄影,他拍攝,我解說。」

巴坎的部落格是://star-of-david.blogspot.com/。希伯來文://magendavidalbum.blogspot.com。


耶路撒冷公園內一岩石上鑲嵌的鐵製大衛星。(Zeev Barkan提供)


大衛星與和平鴿造型的空氣清新器飾物。(Zeev Barkan提供)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據中廣新聞報導)阿里山林班地大火,火勢終於獲得控制,成大衛星資訊團隊公布首幅火場全覽圖,可清楚看到火勢延燒與濃煙分佈的範圍,更把拍攝災後的清晰影像與災前的影像進行變異分析,精確計算出此次山林大火所焚燬的面積,這些資訊已經在第一時間提供給林務局,作為災損評估與災害調查之用。
  • 交通部民航局在2002年推動新一代航管自動化CNS/ATM,時間長達10年,新的設備8月起測試,預定2011年上線,這一場航管革命,開啟台灣航管走入衛星與數位化新紀元。
  • 土星的第3大衛星土衛八(Iapetus)1671年被發現以來,它一半明亮一半陰暗,反差近10倍的「陰陽臉」外觀一直是天文界的謎,最近,歐美合作發射的土星人造衛星傳回新的照片,解開了這個謎團。
  • 伴隨著飄揚的五彩布條、七彩霞光,有著絕世神功的俠客在操偶師的掌中翻騰跳躍,源自台灣的「金光戲」是1950年代流行的布袋戲的一大種類。同一時期,美國知名布偶劇電視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的角色豬小姐(Miss Piggy)與青蛙科米(Kermit)自布偶師Jim Henson在1955年創造以來,成為美國電視、電影行業重要的文化象徵。當台灣布袋戲來到美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本報記者專訪現任台北偶戲館館長的蔡易衛,分享他兩年前訪美交流的經歷。
  • 2023年中秋節前後,Gene身穿一襲黑色旗袍,現身在倫敦的公益慈善演唱會中,用英文唱出鄧麗君原唱、蘇軾作詞的〈水調歌頭〉,也就是華人耳熟能詳的《但願人長久》。(Gene提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Gene身穿一襲旗袍,在倫敦一場演唱會中用自己翻譯的英文唱出鄧麗君名曲《但願人長久》,引領西方人領略千年前蘇軾《水調歌頭》中美麗的月色、對天人究竟的思考、摯愛家人的繫念,以及一個凡人對生命永恆美好的期盼。
  • 2021年香港攝影師高仲明移民台灣。(宋祥龍/大紀元)
    惡法如影隨形、無所不在,「這就很像一把無形的刀架在你的身上。我覺得這是最恐怖,比直接不讓你說,更恐怖。」早年到中國採訪,他看透了暴政下受荼毒人們的血淚悲歌。他預見中共黑手下的香港將「慢慢脆弱、慢慢腐化」。於是他與妻子選擇移民與香港生活狀態接近的台灣。
  • 想想看古代,確實沒有便利商店,也確實沒有線上購物,不太可能有物流的概念,或是快遞等現代的名詞出現。不過,如果你閱讀過古書,孟子說過:「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孟子何許人也?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距今至少有兩千多年。看看《貨郎圖》,想想這句話,誰說古代沒有物流的概念呢?再看看這些貨郎,他是不是肩負著物流的概念?然後實踐了孟子的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概念呢?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