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歷史故事:魯仲連勇義 不帝暴秦

程實
font print 人氣: 106
【字號】    
   標籤: tags:

魯仲連是齊國人,戰國末期著名辯士,為人勇毅正直,喜歡出奇偉之計,卻不肯仕宦為官,以保持自己的高風亮節。他往來四方,而經常居住在趙國。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趙兩國在長平大戰,趙軍全軍覆沒。第二年,秦軍進圍邯鄲。諸侯軍之救趙者,皆畏暴惡的秦國軍隊,而不敢前。魏安厘王遣將軍晉鄙救趙,而止於蕩陰(今河南湯陰)不進。魏王又派辛垣衍化妝成平民,潛入邯鄲,通過平原君求見趙王,對趙王說:「秦軍所以急圍邯鄲,是因為以前和齊緡王爭強為帝,後來又去掉帝號。如今齊國已經衰弱,只有秦國稱雄於天下。這並非貪於得到邯鄲,是想重新得到帝號。趙國若能派使者,尊秦昭王為帝,秦國必定喜而罷兵。」平原君和趙王聽後,猶豫不決。

此時,魯仲連恰好在趙國,趕上秦軍包圍著邯鄲,魯仲連也被圍在城中。他聽說魏國想讓趙國尊秦王為帝,便去找平原君,問道:「你打算怎麼辦?」平原君說:「我還能說什麼呢?以前趙軍喪亡四十多萬,如今邯鄲又被包圍,而且不能解圍,魏王派將軍辛垣衍,讓趙國尊秦為帝。他人還在這裡。我又能說什麼呢?」魯仲連說:「以前我還認為你是天下的賢公子,如今才知道你不是。辛垣衍在哪裡?我替你說服他,讓他走。」平原君遂引見辛垣衍於魯仲連。起初,辛垣衍聽說魯仲連來了,不願意見,說:「我聽說魯仲連先生是齊國之高士。而我只是一個人臣,我有我自己的職務和責任。我不願見魯仲連先生。」平原君說:「我已經把你介紹給他了,你們還是見個面吧。」辛垣衍不得已,才答應相見。

魯仲連見了辛垣衍後,看著他不說話。辛垣衍說:「我看在這座被包圍的城中的人,都有求於平原君。可我看先生您的玉貌,不像是有求於平原君的人。您為什麼老在這座城中呆著不走呢?」魯仲連說:「世人都認為周代的介士鮑焦的死,是不能自我寬容而取死。他們都錯了。眾人不知真情,都認為他只是為了自己。秦國拋棄禮義,而以殺人多少來計算戰功之國,以權詐驅使其戰士,把人民當奴虜驅使。秦國若得肆其志而為帝,將其惡政遍佈天下,那我還不如跳到東海中死去,決不做秦國的臣民。我所以想見將軍,是為了幫助趙國。」

辛垣衍說:「先生將怎樣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我將讓魏國和燕國,一起來幫助趙國。齊國和楚國,則本來已經在幫助趙國了。」辛垣衍說:「對於燕國我沒有把握;至於魏國,我自己就是魏國人。先生怎樣能讓魏國助趙國呢?」魯仲連說:「魏不助趙,是因魏國未看到秦國稱帝的害處。如果魏國看到這一點,則必然助趙。」辛坦衍說:「秦國如果能稱帝,其害又是怎樣呢?」魯仲連說:「過去,齊威王曾經施行仁義,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王室貧窮而弱,諸侯都不去朝見,而齊國卻去朝見。過了一年多,周烈王去世,齊國在奔喪的時候去晚了一些,周王大怒,派使臣到齊國,說:『天子駕崩,如同天崩地裂,新天子還在草蓆上守喪,你東方的藩臣田嬰齊如果竟敢後到,那就該斬首抵罪!』齊威王勃然大怒說:『呸!你媽不過是個婢女!』此事被天下人傳為笑談。為什麼周烈王在世,齊威王去朝拜他,死後又罵他呢?受不了周天子那橫蠻無禮的苛求啊!周天子本來就是這樣,不足奇怪。」

辛垣衍說:「先生難道沒見過僕人嗎?十個僕人跟隨一個主人,是力量和智慧勝不過主子嗎?不是勝不過他,而是害怕他。」魯仲連說:「魏國和秦國相比,難道魏國像僕人嗎?」辛垣衍說:「是的。」魯仲連說:「我將讓秦王把魏王給煮了。」辛垣衍聽後非常不愉快,說:「噫,先生的話太過份了。先生又怎麼能讓秦王煮了魏王?」

魯仲連說:「本來就是如此,你聽我道來。過去,九侯、鄂侯和周文王,是紂王的三公。九侯有個女兒長得很美,獻給紂王,紂王卻故意說她醜,就把九侯剁成了肉醬。鄂侯極力為九侯辯護,紂王把他殺了,做成肉乾。文王聽說這件事後,喟然而歎,就被紂王抓到羑裡,關了一百天,想讓他死掉。前賢尚且如此。應想想:為什麼本來與別人俱稱王,而要自己去找死呢?當年樂毅伐齊,齊緡王將要逃到魯國時,夷維子執鞭跟從,對魯國人說:『你們將怎麼招待我們的國君?』魯國人說:『我們將以十太牢招待』。夷維子說:『你們從哪裡想來的這個辦法?我們的國君是天子,天子巡狩四方,諸侯必須避正朝而居外捨,整理衣裳,到堂下去給天子準備飯菜。等天子吃完了,方能退而聽朝。』魯人一聽,趕緊關門.不讓齊緡王進來。齊緡王只好到薛,向鄒國借路。當時恰逢鄒國君去世,齊緡王想去弔唁。夷維子對鄒君的兒子說:『天子來弔唁,主人應背對殯棺,在北面設座,然後天子才南面而弔唁。』鄒國群臣聽了以後說:『若一定要這樣,我們還不如拔劍自刎而死,也不願你們來弔唁。』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後不得安息,齊緡王卻想讓他們對他行天子之禮。所以鄒、魯兩國不讓齊緡王入境。如今,秦國是萬乘之國,魏國也是萬乘之國,各有稱王之名,看到秦國打了一次勝仗,便要順從它,稱它為帝,這樣使三晉大臣,連鄒、魯的妾都不如。而且秦國不僅是要稱帝而已,它還要撤換諸侯之大臣,剝奪秦國不喜歡的人,而扶持秦國喜歡的人;剝奪他們厭恨的人,扶持他們愛的人。秦國還要把他的女兒和那專門挑撥離間的姬妾,充當諸侯的妃嬪,住到魏王的後宮裡去,那時,魏王還能高枕無憂嗎?而將軍你,又怎能保住你目前的地位和權力呢?」

辛垣衍聽了魯仲連的這些話,覺得深刻,有理有據,便起身而拜,道歉說:「開始我以為先生是個庸人,如今才知道先生乃天下之賢士!我請求離開這裡,我不敢再說服別的國君『奉秦為帝』之事。」秦軍將領聽說此事後,為之退軍五十里。恰在此時,魏國信陵君,奪晉鄙的軍權以救趙,向秦軍進攻,決心擊敗秦軍。秦軍因此而慌忙撤退,邯鄲之圍遂解。

平原君為答謝魯仲連,想給魯仲連一塊封地,魯仲連推辭不受。平原君派人去講了三次,魯仲連仍然堅決不受。平原君便擺下酒宴,大會賓客。酒興正濃之時,平原君起身走到魯仲連面前,捧上千金致謝。魯仲連笑著說:「人們尊重天下之士,是因為為人排難消災,解除紛亂,而不取分文的緣故。如果收取報酬,那是商賈幹的事情,我魯仲連不屑為之。」

於是,魯仲連便辭別了平原君,終身再也沒有來見。

(以上事據司馬遷《史記》等)

正是:

華夏多義士,
義不帝暴秦。
寧願站著死,
絕不跪以生;
正直昭日月,
光輝耀宇明。
涉世而為人,
貴德不迷金。
明乎此理者,
定是智勇仁!

(註:智仁勇三字,是古人提倡的做人軌範。筆者願與讀者諸位共勉之!)

轉載 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國許多老人們都說人幹了傷天害理的事要遭天打雷劈的。今天很多受無神論影響的人不相信做壞事會有報應,其實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許多善惡報應的事實,只是今天的人們多用偶然去解釋它。這裏講的就是一個在歷史上發生的雷擊罪人的故事。唯願世人親善良遠邪惡,前程似錦。
  •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曾傳唱過一首名為《蘇武牧羊詞》的歌曲, 此曲約產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傳說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學教師。其中“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這句歌詞尤其激勵人心。此歌內容采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單于囚禁冰窟逼降,他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后來又把他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產奶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十九年而終不屈服。今天我就講一講“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的故事。
  • 始皇三十六年(西元前211),火星侵入心宿,這種天象象徵著帝王有災。這時又逢有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之句。秦始皇得知這消息,就派遣禦史挨家查問,沒有人出來承認,便命令將居住在石頭附近的居民,一概殺死,並將隕石焚燒銷毀。
  • 古人十分注重仁義道德,答應別人的事情,就會信守諾言,所以有「一諾千金」的成語。而且古人常說﹕「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就是說受到他人的恩惠,應該想著回報,不能忘恩負義。《太平廣記》中就有這麼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在唐朝末年,鄭畋和西門思恭之間注重仁義的事跡。
  • 崔浩的父親崔玄伯被北魏開國皇帝拓跋跬所用,初任為黃門侍郎,以後參與軍國機要,草創制度,官至吏部尚書,封白馬侯。
  • 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時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素有大志,那時殺人也要報官償命,能夠隨便殺人嗎?韓信心無所動,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跨下之辱」。
  • 大禹泣囚
      
    五帝時期的大禹,為治水患,三次經過家門而不入,一心治理洪水,膾炙人口,感人至深,造福後世,功勞讓人難以記忘懷。他稱帝后也被稱為聖明的君主。
  • 這是一篇孝心感召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百善孝為先」,王祥的至誠孝心也使他得到了後福,體現出「積善之人,必有餘慶」,「善有善報」的傳統理念。
  • 三清山
    吳自牧在《夢梁錄》序文中寫道,從前盧生睡了一頓飯的功夫,將平生的事業經歷了一遍,等到醒來,發現自己依然空空如也,才知道是一場夢,所以稱為『黃粱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