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價值被市場揭示的這個論述的問題
有些經濟學家試圖迴避道德倫理的問題,主張社會價值(像是關於分配的議題),是會被真實世界市場的結果「顯示」。
尤其是經濟學家,一般都是使用我們在市場中所發現的報酬率或利率(無論是為了投資計畫、消費,或是其他貸款)作為參考點,而且主張這些參考點可以提供我們一個讀數,以評估相對於現在,未來可以產生多少人們的價值。
這樣的一個途徑,提供了評估涉及大範圍問題的社會決策的自然標準。舉例來說,有一個國家正在考慮,在某個特定城鎮的河上興建一座更寬的橋,但是只有有限的經費,此時,真正關鍵的問題是,這座新橋所產生的報酬,是否會大於把相同經費花在其他投資上所能獲得的報酬。
問這座橋的淨折現報酬是否為正,把其他計畫中可得的報酬率當作折現率,根本上就是在比較這座橋梁的計畫和其他計畫的差異。
在研究氣候變遷時,經濟學家常常都認為,市場的報酬率可以被用來推測,這個世代實際上真的具備,並且潛在於世代間的價值。並且有人堅持,這些就是真正應該被適用在世代間分配問題上的價值。
然而,要將這種推論從興建橋梁的例子中,延伸到分析像是氣候變遷這類型的挑戰,則是錯誤的。這會犯一連串分析上的錯誤:這根本是蹩腳的經濟學。但是由於這樣的延伸如此廣泛地存在,因此瞭解它為何是錯的非常重要。
做此主張的經濟學家,通常會選擇大約6% 的市場報酬率,而這樣的市場報酬率,約略相當於風險性金融資產的平均長期報酬率,像是股票。這樣的論述以及對折現率的選擇的影響是,對未來世代的效益和加諸的成本,給予非常低的權重。如果以每年6% 折現未來的成本及效益,任何發生在50 年之後的損害,其現值將低於現在發生的等量損害的1/18;若發生於100 年之後,則是1/339。
換句話說,100 年後的成本節約,其現值會是現在相同成本節約的0.3%。由於這些久遠未來的損害(構成了溫室氣體減量的效益或「迴避成本」),屆時會與溫室氣體減排的成本相比,而這個成本是(不折現的)現在就必須背負的,因此,任何採取這個途徑去折現未來的模型,都很可能會斷定減量行動的主張,是很沒有說服力的,因為減緩的效益從現在起,要到幾十年後才開始出現。以這樣的高折現,對損害的詳細評估根本就是無關緊要了。
在此我要提出幾個例子,說明採取此一途徑時,會出現一連串嚴重的經濟學上的分析錯誤。首先,很重要的是,我們現在所討論的不是小規模的改變,而是試圖在不同策略間進行選擇,而這些不同策略對於成長路徑有非常不同的意涵。
在興建橋梁的情境中,要採用單純的折現率是可行的,因為我們都毫無疑問地假設這個國家,無論是建或不建這座更寬的橋梁,都會繼續在同一條經濟成長的路徑上走下去。相反地,當我們思考對抗氣候變遷的不同策略時,我們是在為整個地球思考不同的經濟成長路徑。
假若未來的世代會因為我們對此問題的忽視,而身處一個比我們更糟的環境(這很可能真的會發生),那麼額外一單位的福利對他們而言,將會比相同一單位的福利之於我們,可能來得更有價值。這意味著折現率會是負的。如此經濟成長路徑的徹底改變,不會出現在單純的橋梁興建的例子中,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折現率的直接應用是適當的。
第二,試著想像,我們沒發現自己已經掉入了這個邏輯上的大象陷阱(elephant trap),並且繼續尋求市場報酬率,作為我們的社會折現率的根據。我們很快就會面臨進一步的問題。
我們現在對氣候變遷所做決策的影響,將會在未來20 或30 年後開始出現,並且會持續兩個世紀以上。還沒有金融市場或其他任何物質的市場,能夠顯示出我們作為一個群體,在未來100、200 年間的選擇會是什麼。個人很少有借貸契約,會持續30 或40 年以上,同時公司投資的時間範圍,也很少在50 年以上。
更廣泛地說,沒有任何一個市場,在面對未來世代將遭受大規模改變的可能時,能夠顯示出一個世代該如何作為。市場主要在處理個人或公司一生之內的報酬,而不是處理為整個地球的重大改變所做的集體決策。市場能夠顯示在短期間內,個人做了什麼決定的資訊,但是沒辦法顯示出長時間下,社會應該做什麼。@(待續)
摘編自 《全球新政:氣候變遷下的世界經濟改造計畫》 如果出版社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