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萬有引力——一種物質的粘和劑
現代西方的實證科學體系對宇宙萬物的解釋可以說是從牛頓那個時代開始的。牛頓秉承著理性主義的傳統,他認為宇宙是有序的,這也是一切理性主義的根本假設。然而一個很滑稽的事情是,大陸人是在黨文化所編寫的蘇俄式的中學物理課本中學習牛頓的理論的。物理,是被作為萬物之理,物質之理,物質世界的真理,也就是被作為客觀真理、宇宙真理來學習的。而牛頓卻是在《數學原理》這部著作中闡述他的宇宙模型的,並非是作為萬物之理來告訴我們的。
牛頓用萬有引力這個數學模型來描述宇宙的秩序,構築他的力學的宇宙模型體系。萬有引力被看作是一種物質的屬性,是物質之間的一種普適的吸引力。萬有引力被假設為是把物質聚集起來的一種方式,被假設為是太陽和地球等天體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換句話說,萬有引力相當於一種粘和劑,它被認為能夠克服空間的間隔,把不同的星球或物體粘和在一起,形成一個天體系統。在牛頓的宇宙模型中,如果沒有這個普適的萬有引力,那麼天體就會無法相互聚集而構成龐大而有序天體系統,就不可能形成井井有條的宇宙秩序。
在牛頓的萬有引力模型中,他實際上並沒有回答關於宇宙是如何生成的這個問題,他只是在描述宇宙現有的秩序。在方法論上,牛頓的宇宙論是一種線性的和決定論的宇宙觀。表現在時間屬性上,牛頓的宇宙是一個靜態的、永恆的,也就是在時間上可以無限延伸的。一切都是按照規律或者秩序運行的。在這個宇宙中,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一樣的,週而復始,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因此,在牛頓的宇宙中,沒有「時間之矢」的作用,一切過程都是可逆的,也就是說,「過程」是沒有真正意義的,存在的只是一種「運動」,只有位置的「移動」,而運動本身不會為這個機械系統創造更多的功(物理學意義上的功),也就是不會給系統額外的創造功(這就是第一類永動機不存在的論斷),因為在這個無限而封閉的系統中能量是守恆的,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也沒有「生」與「滅」。
牛頓所認識的宇宙,表現在空間範圍上也是無限的。而且這個被認為是無限的宇宙,在牛頓的方法論中又同時是一個封閉的機械論系統。在這裡,「無限」與「封閉」是這個機械宇宙論的兩個相互依存的認識。實際上,牛頓所認識的宇宙只是無數個宇宙中的一個小宇宙。如果人類能夠認知到這個小宇宙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如果人類能夠認識到在這個小宇宙系統之外還有更大的宇宙系統的話,那麼這個小宇宙系統它就有了內外之分了。那麼這個小宇宙就可以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也因此它對外部更大系統或外部環境的「開放」才有意義。而在牛頓的宇宙論中,宇宙(小宇宙)是無外的,無限的,同時又是一個封閉的機械系統。
無論如何評價牛頓的宇宙論,牛頓實際上並沒有回答關於宇宙之「生」的問題,牛頓本人也不奢求或冒然解釋這種他認為是屬於「上帝的意志」的問題。他只是試圖用數學模型來描述這個現有的宇宙的秩序,而不是把它當作我們在物理學課本中所學到的「萬物之理」。
然而,無論這個宇宙秩序是自然的法則,還是上帝的意志,牛頓確實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美麗而有序的宇宙圖景,日月星辰各司其位,循環運動,永恆不止,運行之精準猶如機器一般,毋庸置疑。這與我們人類的直觀認知和體驗似乎也非常一致,它給人類以一種安全感和樂觀的未來。(待續)
--摘編自正見網